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证样本

2023-01-08 17:05 来源:未知 点击:
2006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证样本2014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证样本
天津外國語大學(簡稱“天津外大”、“天外”)是壹所主要外語語種齊全,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工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高等學校。學校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中外求索,德業競進”的校訓精神,著力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人才。 
 
 
 
歷史沿革 
 
天津外國語大學的主體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秦皇島外語專科學校,後更名為河北外國語專科學校、天津外國語專科學校。1974年,學校恢復並改名為天津外國語學院,同年招生的有英、日、法、俄、西班牙等語種。1977年恢復高考後,恢復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79年學校開始招收英語和日語專業碩士研究生,198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天津外國語大學。 
 
 
 
 
 
校區情況 
 
學校現有五大道和濱海兩個校區, 總占地面積464218.7平方米。五大道校區三個院落分布在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文化旅遊區內(馬場道、睦南道、鄭州道)。濱海校區坐落在濱海新區大港高教生態園區內,湖光映翠,景色秀麗。 
 
 
 
 
 
 
 
學科專業 
 
學校現有58個本科專業。其中,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35個(外語語種33個),中文、新聞學等文學類其他專業以及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工學門類專業23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5個,國家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天津市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獲批天津市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壹流本科建設課程12門。 
 
學校擁有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7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點、29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涵蓋20個授權方向)。擁有5個天津市重點學科、4個天津市特色學科群,其中,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是天津市壹流建設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是天津市壹流培育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具有接受國內高校青年骨幹訪問學者和壹般訪問學者資格。 
 
 
 
 
 
人才培養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萬余人,生源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地區。學校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全面推進專業教學與外語教學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廣輔修、雙學位、項目班、“外語+”與“專業+”等形式多樣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大型國際會議的翻譯和外事接待服務,選派優秀學生出國留學研修,不斷拓寬學生接受多元文化的渠道,突出具有天外特色的語言訓練和復合專業教育。 
 
學校獲批2個復合型人才培養天津市教育體制改革項目,其中求索榮譽學院獲評天津市教育體制改革示範項目;與天津市委宣傳部共建新聞學院,共同培養國際化新聞人才。 
 
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高水平,近5萬名優秀校友活躍在外交、外貿、新聞、財經、法律事務、教育等各條戰線,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和歡迎。與壹汽豐田、三星電子等世界500強公司建立75個實踐基地,包括鳳凰衛視美洲臺等多個海外實習基地。學生在全國多種專業競賽中屢獲佳績。 
 
 
 
 
 
師資隊伍 
 
數十年的辦學歷程,學校湧現出了壹批在我國外語界享有盛譽的語言學大師和翻譯家,如鐘作猷、金隄、朱萬清、修剛、王銘玉等,學術薪火相傳,積澱深厚。學校現有教職工千余人,其中專任教師(含外籍教師)七百余人,專任教師中超過60%的教師擁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經歷,部分專業達到100%。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天津市教學團隊、天津市教學創新團隊11個、天津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1個。8位教師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含副主任委員、分委員會主任委員)。70余人次分別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天津市特聘(講座)教授、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第壹層次)等省部級及以上各類榮譽或稱號。學校5個創新團隊入選天津市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培養計劃,建有天津市外事翻譯人才儲備基地。 
 
 
 
 
 
科學研究 
 
學校建有翻譯與跨文化傳播研究院(下轄中央文獻對外翻譯與傳播協同創新中心、中央編譯局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研究中心、語言符號應用傳播研究中心、比較文學研究所、歐美文化哲學研究所)、國別和區域研究院[下轄朝鮮半島中心(東北亞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俄羅斯研究中心、烏克蘭研究中心、葡萄牙研究中心、法國研究中心]、“壹帶壹路”天津戰略研究院,基本建成了服務國家、天津以及學校發展的國際化特色科研平臺體系。 
 
學校註重科研創新和智庫建設,擁有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中央編譯局部屬研究基地、天津市“2011協同創新中心”、天津市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校社科實驗室、天津市高校創新團隊、天津市高校智庫、CTTI來源智庫以及 “中國學研究中心”海外智庫,積極為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產出壹系列標誌性成果。學校承擔高水平科研項目,產出高水平論文、專著和研究報告,每年舉辦或承辦重要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獲得多次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逐步形成了以中央文獻對外翻譯、國別區域問題、應急外語服務研究、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為引領的科研特色。主辦有外國語言文學研究類重要學術期刊《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綜合類文化期刊《世界文化》雜誌,學術輯刊《中譯外研究》、《翻譯中國》、《語言符號學通訊》等。 
 
 
 
 
 
 
 
國際合作 
 
學校堅持走國際化辦學之路,積極服務“壹帶壹路”倡議,與世界30多個國家的220余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2019年,學校獲批與保加利亞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學校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天津市政府獎學金”外國留學生,設有“天津外國語大學來華留學生新生獎學金”,每年接收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的近2000名長短期留學生來校攻讀本科、碩士、博士學位或者短期研修。依托與國外高校的良好合作關系和“2+2”、“3+1”、“4+1”等合作辦學項目以及聯合培養碩士、博士項目、國家漢辦學生漢語教師誌願者項目等渠道,每年派遣大批學生到國外學習交流。學校積極踐行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先後與韓國、葡萄牙、俄羅斯等國高校合作開設9所孔子學院,多次被國家漢辦授予“先進孔子學院”榮譽稱號,曾兩次獲評全球孔子學院先進中方合作院校。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9個天津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天津市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項目),3套國際標準的同聲傳譯報告廳,7個語種11套國際衛星電視接收系統以及覆蓋兩個校區的校園計算機網絡。學校學習資源豐富,兩個校區圖書館館舍面積2.3萬余㎡,藏書738萬冊(含中文、英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泰語、緬語等多個語種多個學科的電子圖書和紙質圖書),中外文報刊、雜誌1600余種,88個文獻類型、語種及學科專業覆蓋較為全面的中外文數據庫;收藏19世紀到20世紀中期出版的近2萬冊中外文文獻中,西文善本、名人題贈、清末線裝書和漢學相關文獻共計520余種,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學術資料價值和藝術鑒賞價值。學校體育設施完善,擁有標準運動場、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體育設施,萬余平方米的綜合體育館,建有遊泳館、擊劍館等現代體育場所。 
 
 
 
 
 
 
 
 
 
 
 
社會服務 
 
多年來,學校不斷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積極服務社會,承擔了天津市大部分高端會晤、大型國際會議的交替傳譯、同聲傳譯任務,先後承擔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等中央文獻外譯工作,作為第29屆北京奧組委的翻譯定點服務單位,完成北京奧運會重要文獻多語種的翻譯工作,榮獲“中國翻譯事業傑出貢獻獎”。學生誌願者出色完成大型展賽會等多種類型誌願服務,榮獲中國百個優秀誌願服務集體等40余項榮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天外”誌願服務體系和有影響力的誌願服務品牌。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快速組建覆蓋6個語種,近百人的外語誌願服務突擊隊,前往機場、海關、邊檢、隔離點等抗“疫”壹線及外籍人員聚居社區,協助做好翻譯溝通、情緒疏導等工作;完成30余萬字的抗疫筆譯任務;將防疫《入境人員健康提示》錄制成28個語種的微視頻於天津口岸滾動播放;將抗“疫”經驗結集《抗“疫”應急外語服務思考與實踐》,在京津冀聯防聯控、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貢獻了天外力量。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建設的指示精神,在總結學校抗“疫”經驗與不足基礎上,我校10名外語教授聯袂提出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應急外語服務體系建議,建議得到了國務院相關領導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7月16日,天津市應急外語服務人才庫、應急外語服務人才培養基地、應急外語服務研究院、應急外語服務多語種語料庫實驗室(簡稱“壹基地三庫”)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我市應急外語服務體系建設初步搭建起了組織架構,我校10位外語專家所提建議正式落地,應急外語服務研究也成為我校在國際語言學界獨樹壹幟的研究領域。 
 
學校立足新時代基礎教育發展新需求,發揮自身及附屬外國語學校在外語學科教學、基礎教育領域的優勢和影響力,與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經濟功能區、社會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和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為母體校,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附屬北辰光華外國語學校、附屬靜海外國語學校、附屬東疆外國語學校、附屬高新區外國語學校為新建校的“附屬學校群”,為以外語為特色、全方位綜合發展的優質基礎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礎,贏得了廣泛贊譽。既滿足了當地人民對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的期待,也為學校成立教育集團、規模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發展願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內涵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外國語大學,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全球視野、求索精神、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