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2008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2006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
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1950年10月創建於長春,時名為吉林省工業專科學校。學校是國家公辦、教育部備案、隸屬吉林省教育廳管轄的吉林省普通高等學校,是第三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壹、辦學歷史
 
學校自1950年創辦以來,1953年改名為吉林省吉林化學工業學校,1954年1月遷至當時的省會吉林市。1956年8月由於專業調整,更名為吉林省吉林食品工業學校。1958年8月,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對化工人才的需要,改名為吉林省吉林化學工業學校。1959年5月,為適應吉林省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設大專部,更名為吉林化學工業專科學校。1963年7月由於人員、專業調整,更名為吉林省化學工業學校。1973年2月,學校為適應吉林油田開發建設需要,改稱為吉林省石油化工學校。1978年8月學校被化工部列為全國重點化工學校,易名為吉林化工學校。此前學校主管上級單位壹直為吉林省石油化工局。2002年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學校升格為普通高等學校,確定現校名為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隸屬於吉林省教育廳。
 
二、地理位置
 
學校現有四個校區,總校區位於吉林市豐滿區恒山西路15號,東校區位於吉林市豐滿區宜山路70號,南校區位於吉林市高新區吉豐東路66號,創業園校區位於吉林市豐滿區深圳街86號。學校占地492600.11平方米,建築面積182605 平方米。新校區占地面積70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25.1萬平方米。
 
三、基本條件
 
(壹)設備投入
 
學校高度重視硬件設施投入,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億元。
 
(二)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328人,專任教師294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1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4人,具有碩博學位教師243人,聘任技能大師3人,外聘教師114人。有151名教師獲得吉林省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職業資格證書,被吉林省教育廳認定為“雙師型”教師。 
 
學校擁有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優秀教學團隊4個、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7個。有全國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學名師7人、全國物流職業教育教學名師1人、全國化工高職教指委成員13人、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優秀體育工作者1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3人、長白山技能名師2人、吉林省首席技師1人、吉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傑出教師獎獲得者1人、吉林省優秀教師1人、吉林省師德標兵2人、吉林省“五壹”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吉林省青年技術能手1人、吉林省青年崗位能手1人。
 
學校教師參加省高等院校應用型教育微課教學比賽,累計獲壹等獎1項、三等獎2項。參加省教師教學能力競賽,累計獲壹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0項。
 
四、教學建設
 
(壹)機構設置
 
學校教學單位設置為六院三部:化工與材料技術學院、機械與汽車技術學院、機電與智能技術學院、電氣與信息技術學院、制藥與環境技術學院、經管與藝術學院、思政教學部、基礎教學部、體育教學部。
 
(二)專業建設
 
適應吉林省產業需求,依據產業鏈、崗位群組建專業群10個,其中國家示範專業4個、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幹專業2個、省示範專業2個、省特色專業7個,省品牌專業群3個,省高水平立項建設專業群12個,省特色高水平高職專業群9個;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3個。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制藥為核心,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為支撐,以應急安全、現代服務為延伸的專業布局,專業對接吉林省支柱產業匹配度全面提升,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學校是教育部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修(制)訂工作第六研制組生物化工組組長單位和工作秘書單位,主持教育部職業教育生物化工類專業目錄修(制)訂工作。是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立項單位,主持“化工技術專業(群)‘課程思政’的載體與方法創新研究”。
 
(三)課程建設
 
學校現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省精品課13門,省優秀課23門,吉林省課程思政學科育人示範課程2門,吉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1門。制定國家級專業教學標準1個;參與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3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1項。獲評“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4部。
 
(四)基地建設
 
學校現有校內實訓基地(實訓室)150個,校外實訓基地282個;擁有吉林省示範性實訓基地1個,吉林省高等學校工程創新訓練中心1個,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2個,生產性實訓基地5個。
 
五、人才培養
 
(壹)學生規模
 
學校現有在籍學生11387人。中高職銜接校達到51所。
 
(二)就業情況
 
人才就業質量進壹步提高。截止11月底,2020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2.07%,2021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0.67%。
 
(三)產教融合情況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深化。學校與松原石化、四環制藥開展現代學徒制育人試點;聘請技能大師擔任客座教授,成立大師工作室6個。成立聯想IT學院、眾誠石化學院、應急管理學院和“豐滿區社區學院”。積極實施合作辦專業,開展冠名班、定制班;吉林化工職教集團被批準為省示範性職教集團,並推薦國家示範性職教集團。
 
(四)以賽促學情況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人才綜合素質穩步提升。
 
學校是第 46 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吉林省集訓基地,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承辦校,連續承辦行業協會各類賽事。
 
學校鼓勵組織師生參加各級各類大賽,
 
(五)國際合作情況
 
堅持開放辦學,高質量開展國際合作,學校與韓國大真大學合作舉辦機電壹體化專科教育項目,與西班牙拉科魯尼亞大學、韓國慶南大學、韓國全州大學等國外海外院校開展了多個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項目,申報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經世國際學院”項目獲得批準。
 
六、社會聲譽
 
(壹)獲得榮譽
 
學校2007年獲得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並成為吉林省首批重點建設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2008年7月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為第三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2011年9月,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2012年,學校被評為2010-2012年度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2013年學校獲得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兩項。2014年被評為吉林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15年再次被評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並被評為全省文明單位。2017年學校獲得吉林省首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2018年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院校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被吉林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文明校園示範學校。2019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2020年度全省現代職業教育示範校立項建設單位,獲評了首屆吉林省創新人才100強品牌服務單位。2020年被公示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獲評國家2019-2020年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吉林省中華職業教育社改革創新實驗校。
 
(二)社會認可
 
學校的辦學實力和聲譽獲得社會廣泛認可,建設有國家緊缺人才數控技術實訓基地、藥物制劑實訓基地、國家第壹所石油和化工職業教育與培訓校企合作示範性實訓基地、吉林省第壹批石油和化工示範性實訓基地、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和省工程創新訓練中心,與吉林省總工會簽約成立吉林省職業技能競賽集訓示範基地。學校成功入圍國家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通過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項目認定: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應用化工技術2個專業被認定為骨幹專業項目,東北煉化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實訓基地、吉林省石油和化工專業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電儀實訓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分析實訓基地、東北煉化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化工裝備技術實訓基地等5個實訓基地被認定為生產性實訓基地,石油和化工類專業、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2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三)社會影響
 
學校積極參與對外交流合作,努力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在行業內享有壹定地位,目前學校是中國化工教育協會副會長單位、東北區協作組主任單位,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首批全國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研究院勞動教育研究中心成員,中德聯盟吉林省示範基地,吉林省化工職業教育委員會副理事長單位,吉林省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單位,全國高分子材料(橡膠)職教集團副理事長單位,吉林市中華職業教育社副主任單位。化工職教集團獲批建設省示範性職教集團。近年來,學校教師持續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創新實用新型職務專利;為中化吉林長山化工股份公司、吉林石化公司等多家大型企業培訓員工和退轉軍人,積極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為吉林昊融集團有限公司等辦繼續教育本科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四)社會服務
 
1.培訓服務能力
 
(1)壹體推進培訓學院、培訓基地、培訓隊伍、培訓機制建設,發揮跨企業培訓中心功能,面向企業員工、退伍軍人、下崗職工、大中小學生、行業教師等多種群體開展培訓。獲評兩個國家培訓基地和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大學生實習示範基地。國家開放大學石油化工學院吉林石化學習中心落戶我校。
 
(2)夯實平臺建設,打造優質服務資源。開展競賽服務,被省總工會確定為省職業技能競賽集訓示範基地,多次承辦行業、省市級競賽。強化鑒定服務,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22個;建成安全管理資格培訓考試中心,成立智能制造職業技能評估考試站。中小學研學基地和大學生共享性實訓基地建設取得成效,不斷擴大影響。
 
2.協同創新能力
 
校政企融合平臺進壹步完善,科研協作能力進壹步增強。與企業共同建立協同創新中心3個、校企合作工作站4個,成立了“豐滿區中小微企業服務中心”,研究所科研工作逐步啟動。
 
3.文化服務能力
 
校外建設13個誌願服務基地,參與市創城系列活動和大型賽事,開展誌願服務活動累計超百次、超千人次、超萬小時。舉辦大國工匠進校園、職教活動月、傳統文化進校園等系列活動,實現文化傳承和文化育人同步。圖書館向社區開放,利用率同比上升;電子閱覽室全天候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