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大龙华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梅州大龍華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歷史沿革編輯
 
大龍華中學創辦之初,師資、校舍、設備均可說是百無壹有,校址設在大田村下角“譚氏宗祠”內,同時還借用大田中心小學教室和教師住房各1間;學生只能借住附近民房。翌年增班,初二男生住“譚氏宗祠”上廳、中廳。直至第三學年(1961年秋)開學,在“譚氏宗祠”右側和宗祠後面的“桂竹園”,建起泥墻瓦頂的教室、房間各4間,作為簡易校舍。
 
最早參加學校創辦人有張喜選、譚國權等幾位老師,張喜選為學校負責人。1959年學校設立,秋季即招錄初壹新生60名,壹個教學班設置,共有教職工6人,1962年首屆初中學生畢業。自1960年至1966年秋,均由縣統壹考試、統壹招錄初壹新生。因解放前至解放初期山區文化教育仍然落後,全公社學生能讀到高小六年制畢業的人數較少,由於生源不足等原因,(如1964年全社小學畢業生,經參加升中考試,只錄取39位學生就讀初壹。)自1961年秋季開始,大龍華中學初中新生從本社擴大到周邊公社,名額分配基本上為本社外社約各占壹半,學生主要來自大龍華、徑門、龍崗、豐良、黃金等地。
 
從中學創辦至1966年秋,老校共招錄初中生8屆,畢業5屆。因文革爆發,其中於1964年秋季入學的大龍華中學第六屆初中畢業生(原1967夏季畢業)學時拖延了壹年,直至學完所有的初中課程後,於1968年才與第七屆學生同時畢業離校。
 
學校創立時期,正值我國高擎“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之時,我國國民經濟底子薄弱,進入二十世紀60年代初,又連年遭受“南水北旱”等自然災害,再加上戰備緊張,三年經濟困難、國力維艱。這時學校校舍簡陋、教學設施、實驗儀器等硬件設備差。因當時地縣行政區劃歸屬變更,帶來學校幾易其名。1958年12月省委決定撤消豐順縣建置,將湯坑豐良八鄉潘田等四個公社劃歸揭陽縣,大龍華與留隍、黃金、潭江等四個人民公社並入大埔縣管轄。1959年開辦第壹學期為社辦“大龍華中學”;1960年春變更為“大埔縣大龍華中學”;1961年1月恢復豐順縣建置。1961上半年,因“兩條腿走路”教育體制方針的變化,學校改為“豐順縣大龍華農業中學”;1961年秋學校開辦第三學年起,又復名為:“豐順縣大龍華中學”至今。
 
1965年,上級選址撥款,於田東村龍鯨河畔、營子崠下興建新校舍。期間,中學師生配合縣建築工程隊,堅持勤工儉學,學校師生利用節假日、勞動課,不怕辛勞揮鐵鏘、打土方,肩挑手扛大量土石木材等建築材料,為新校建設貢獻力量,至1966年冬,新校落成、正式搬遷。中學新校前屏“公王”,後靠“營子”,左依“銅峰”,右鄰“筆架”,長坑、龍鯨兩水相匯於校園之前,潺潺南流,是育人求學的聖潔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