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华侨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興寧華僑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
 
興寧華僑中學創辦於1956年8月。她的前身是1955年創辦的興寧華僑子弟中等補習學校(校址設在寧中區楓嶺鄉印尼華僑李尚紹的四角樓屋)。後為適應形勢需要,經上級領導批準,決定創辦興寧華僑中學,校址選在風景秀麗的神光山下,暫以老兵房為校舍,縣僑聯主席王才先生任名譽校長,劉永清任第壹 任校長。於1956年秋招收首屆初中五個班學生310人,當時教工僅19人。
 
學校發展
學校創辦初期,得到廣大華僑、港澳同胞及歸僑、僑眷的熱情支持,他們紛紛捐款,不到壹年時間共捐款人民幣4萬多元。1956年10月1日由副縣長張花谷主持奠基典禮,建校舍第壹期工程10個教室和20個廳房,並於1957年7月建成使用;接著33間學生宿舍於1958年10月竣工。建校舍過程中,全體師生發揚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精神,親自動手搬土方、打方磚、挑沙石。接著,印尼華僑羅應強先生獨資捐建壹幢辦公廳、圖書室、閱覽室的校舍於1960年落成。1961年又建壹幢3個教室4個房間的校舍,1962年縣委批準將原兵房壹幢舊樓拔給僑中。至此,僑中辦學初具規模。校舍整齊美觀,校園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校門正中鑲嵌著著名愛國社會活動家何香凝先生題寫的校名“興寧華僑中學”。
 
因發展需要,1958年增辦高中。同年春,另壹間華僑補習學校(校址在福興區梅子鄉,校長張宗文)並入僑中,成為僑中分教部。至1959年全校共有高、初中13個班,學生700多人,教工45人,並發展為壹所公辦僑助完全中學。從創辦至“文革”前10年,僑中共招收10屆初中生和6屆高中生,當時僑中單獨招生,著重照顧僑生和僑屬子女就讀。
 
“文革”開始,華僑中學被當作“封、資、修”的產物,受到批判,由此,改名為“人民中學”,後又改為“福興中學”。粉碎“四人幫”後,隨高考恢復,1979年又更正為“興寧華僑中學”校名。
 
僑中復辦後,學校變成縣直屬完全中學,重新成立校董會,重新在校舍建築物上鐫刻僑胞捐資芳名。接著,廣大愛國華僑、港澳同胞及社會各界賢達繼續發揚“興學育人、造福桑梓”的精神,為華僑中學的發展慷慨解囊。1983年印尼羅應強先生在原捐建校舍的基礎上再捐4間教室,陳日章、陳公木、幸裕堅、盧偉強、黃清林、羅煥昌等10多位先生再捐資購置圖書、教學儀器壹批。1985年陳朝棟先生捐建兩層“寶源樓”壹棟。1986年陳日章先生又捐平房教室2間和住房2間,張榮珍、羅漢楨、刁遠春、鄒偉光、李玉蟠、黃建良等6位先生女士再捐教室2間和住房2間。1988年冬泰國華僑黃清林等62位先生女士捐款62萬元港幣興建樓高五層的“泰僑樓”壹棟。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至2012年,僑中又獲社會各界賢達的熱心捐助,同時政府也加大了對學校的投入。1998年冬由王才先生的女兒王善玲女士及其家屬捐40萬元人民幣和教育局出資共同興建“王才科學館”壹棟。2000年教育局又出資興建樓高四層的“綜合大樓”壹棟。2001年由溫學濂先生、劉漢梅先生、曾沐彬先生等香港及內地校友、社會各界人士捐款110多萬元建成樓高五層的“紀念大樓”壹棟。2006年由教育局撥款100多萬元興建樓高四層的學生宿舍壹棟和兩層食堂壹棟。2009年由中國香港燭光教育基金會引薦陳傳發先生捐資30萬元人民幣,以及興寧教育局撥款50萬元人民幣改建陳日章教學樓壹棟。至此,僑中已具備了現代適中的辦學規模。僑中校園美麗、現代設施設備能滿足需要。校園占地近45畝,校舍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教學樓4棟,科學館1棟,學生宿舍2棟,師生食堂1棟。常規教學儀器、電教器材按省要求配齊,配備了實驗室6間,理、化、生7間儀器室和準備室,藏書室2間共藏書4萬多冊,閱覽室2間,各類報刊雜誌120多種,學生電腦室2間120臺,語言室、多媒體教室、勞技室、音樂室、美術室、歷史室、地理室、展覽室各1間;計算機教室平臺3個;有規模較大的生物園、地理園。運動區有比較標準的環形跑道,有足球場1個,籃球場3個,羽毛球場3個,排球場1個,乒乓球臺10張及各類器械場若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