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南寧沛鴻民族中學畢業證樣本、報到證樣本、檔案、學位證樣本等。學校歷史創建之初1950至1953
 
1950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部兼廣西軍區(時轄第38、第45、第49軍)。為解決從各 戰場歸來的軍區幹部及烈士子女的教育問題,1951年,廣西軍區從政治部、幹部部抽調了包括寧克義、程洪誌、安郁媛、孫立民在內的壹些團、連職幹部負責學校的籌建工作,初創校址原是廣西南寧有名的莊園,叫“葛家園”(現廣西軍區幼兒園)。1952年6月1日成立廣西軍區小學校。學校是營級建制,隸屬廣西軍區政治部管理。首任校長寧克義、政治協理員王佐、指導員王瑜琳、程洪誌書記(文秘)、教育幹事安郁媛以及譚慶華、張寶潔、李炎炎等小學及幼兒園的老師共十名,以上人員均來自廣西軍區直屬機關和各軍分區,校長是團級幹部,教導主任是連級幹部,壹般老師是排級幹部,實行部隊供給制。學校根據年齡分別設置有托兒部、幼兒部和小學部。小學部只設有壹、二、三年級三個班,分別有十多名學生,只能以復式班形式上課,是壹所集保育、小學於壹體的全寄宿制學校。當時學校只招收廣西軍區、各分軍區及各縣武裝部的子女,時任廣西軍區司令員李天佑上將的孩子以及時任廣西省副省長盧紹武少將的女兒盧雅春(現廣西區人民醫院普通內科專家)都是建校後的第壹屆學生。   1953年10月,因組織需要,校長寧克義調任桂林市解放軍第壹八壹醫院政委,1954年時任廣西軍區政治部敵工科科長劉樹謙兼任學校校長,教導主任安郁瑗。學校創辦之初,辦學條件還是極其簡陋,特別是小學部生源太少不成規模,1954年2月份以後,學校將小學部的學生分兩批送往廣東省廣州石牌玉泉山的中南軍區第二小學(又名廣州八壹子弟學校,現廣州市八壹實驗學校)就讀,由小學部陽翠媛、張寶潔、李炎炎等老師及保育員負責送往。後因滿員廣州方面不再接收,學校又將孩子們接回廣西南寧原小學部讀書。送往廣州讀書的小學部學生包括盧紹武少將的女兒盧雅春、劉樹謙校長的長女劉素琦(現南寧市無線電三廠退休幹部)等約十多人。   因反對特殊化,廣西幹部子女學校於1954年8月更名為南寧市第二十壹小學。1954年12月劉樹謙調任廣州軍區政治部敵工部幹事,不再兼任學校校長。隨著學校辦學條件改善,更多軍隊幹部要求送孩子來校,學生增多,學校逐漸容納不下,廣西軍區決定將學校的小學部與幼兒部、托兒部分支剝離,1955年小學部遷到柳州,校址位於現柳州市魚峰區東環路,南與柳州著名風景區魚峰山相望,東與柳州監獄(現柳州市第二看守所所在地)毗鄰,校舍是由柳州監獄負責籌劃、興建的兩棟二層小樓,學校未掛校牌,校名仍是南寧市第二十壹小學。辦學期間,學生有80人左右。學校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由時任柳州監獄教導員兼任臨時黨支部書記,教導主任程洪誌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兼任黨支部宣傳委員),管理員崔維占擔任黨支部組織委員並負責學校的保衛工作,教職工人手不足,工作生活條件很艱苦,小學部陽翠媛(程鴻誌的愛人)、幺向仁、葉萬勛、黃維弼等幾位老師不僅要上課,還要照顧這些離開父母異鄉求學的孩子們生活。   1956年8月,根據廣西軍區指示學校又遷回了南寧,校址位於廣西南寧西鄉塘的部隊504醫院(現廣西武警總隊醫院),校名仍為南寧市第二十壹小學,1957年的秋天,蘭繼興(原中南軍區江西步校的轉業幹部)到學校擔任副校長,分管教務工作。小學有四個年級,學生約有100多人,時任廣西省省長韋國清上將、政委譚甫仁中將的兒女曾先後在學校就讀。隨著班級的增加,學校又陸續從地方調進謝秉基、麥秀蘭(謝秉基愛人)、羅琳、唐雲霞(羅琳愛人)4位老師,還有壹名馭手叫金萬祿。當時學校到市區開會、辦事聯絡的唯壹交通工具就是馬車代步。   1958年4月份,副校長蘭繼興、教導主任程鴻誌、管理員崔維占等學校軍隊幹部先後下放到北大荒,同年5月,蘭繼興調轉安徽省合肥交通學校任職(職務不詳),教師有的調到其他學校工作,學校因此停辦壹年,學生也隨即解散了。   1959年3月份廣西軍區決定恢復辦學,學校更名為南寧珠江子女學校,校址位於現在廣西軍區門診部宿舍,校長隋寶章。學校有五個年級,教師有10多名,學生有150人左右。1959年9月司徒紹光繼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