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涿州第二中學畢業證樣本、報到證樣本、檔案、學位證樣本等。歷史沿革涿州市第二中學創建於1956年,迄今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
  1956年,農業合作化的高潮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現代化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科學文化教育事業出現了繁榮景象。涿縣奉省教育廳令,六個區各建壹所初級中學,涿州市第二中學前身——房樹初級中學為六所之壹。
  建校初期,校址三遷:56年暑假後,招初壹新生壹、二班,校址在五區房樹村崇孝寺內;58年建制擴大,於房樹西北隅北新街建新校址;59年在三義宮旁,京廣路東側建現址,興建新校舍,九個教室和辦公用房,占地面積35畝。
  1958年,學校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對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樹立勞動觀點,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學校壹度出現勞動過重的現象:大煉鋼鐵,深翻土地,興修水利,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1959年至1961年,四縣合壹,校名改稱縣11中。
  三年困難時期,在黨的領導下,生產自救,共度難關。師生在艱苦的條件下,自己動手,興建新校室。學校貫徹“勞逸結合”的方針,控制學時,限制活動量,增加睡眠時間。學校領導“壹手抓生活,壹手抓教學”,順利度過了三年困難時期。
  1963年,根據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和縣中等教育的實際,為集中使用人力財力,克服中學臃腫現象和經費不足的問題,原孫莊12中學並入房中,學校定為縣重點初級中學。
  1963年至文革前,學校深入開展了“向雷鋒同誌學習”的活動,伴隨國民經濟的好轉,學校乃至全縣教育形勢壹派大好,師生情緒飽滿,教學秩序井然。
  1966年,文革爆發,學校停課,教育遭摧殘,領導教師被揪鬥。
  1967年3月,軍訓團進駐,學校率先實現大聯合,復課。
  1969年學校停辦,教師集體到農村勞動。
  1970年春,學校招收四個高中班,六個初中班,學制兩年,施行連排編制。復課後,因無統壹的計劃和教材,使用的是河北省和保定地區編的教科書。
  1972年始,執行河北省頒發的《中小學教學計劃》,交叉使用北京市或四省(黑、吉、遼、冀)聯編教材,教育秩序穩定,質量有所提高。
  1975年,走“五、七”道路,辦專業班。
  1976年,工宣隊進校,直到“四人幫”被粉碎才撤出。
  1976年10月,黨中央壹舉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學校再次獲得新生。
  1978年招生為秋季始業。
  1979年,高中從二年級起分文、理科,是涿縣唯壹分科的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