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第四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十堰第四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學校簡介
 
學校概況
 
校園風光
 
十堰市鄖陽中學,古稱鄖山書院,始建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902年改辦鄖陽府中學堂,後為省立第八高級中學。新中國成立以後定名鄖陽中學,為首批省級重點中學。2006年高分通過省政府教育督導室綜合督導評估,授予湖北省示範學校。
 
學校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土地革命時期,學校是地
 
下黨活動的重要基地,中共鄖縣縣委書記燕若癡以學校庶務員的公開身份在學校工作,創辦“書報流通社”,銷售進步刊物,宣傳馬列主義,發動師生與地方反動勢力做鬥爭。
 
抗戰時期,學校進步師生在地下黨領導下組織“抗日救國工作團”,傳播革命思想,宣傳抗日道理,積極支持抗日救亡運動,正如 “八高”校歌所唱“四育俱備,意誌堅強,唯我青年共挽狂瀾奠家邦”。1947年,人民解放軍占領鄖西,兵臨鄖縣,該校地下黨員張國榮冒著生命危險沖破敵人封鎖奔赴鄖西,向我軍匯報鄖縣城的敵情、社情,使鄖縣得以提前解放。
 
辦學方針
 
學校堅持“傳承文明,進而不已,明德博學,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秉承“明德博學,進而不已”之校訓,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教學質量連年攀升,造就了壹批又壹批“四育俱備、意誌堅強”的合格畢業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辦學規模
 
鄖陽中學現有教職工300余人,在校學生4200多人。
 
校園占地二百余畝,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南、北教學樓、科技實驗樓、圖書藝術樓拔地而起,雄偉壯觀,別墅式學生公寓錯落有致,怡情舒誌,是讀書、治學、成才的好地方,被譽為鄂西北人才的搖籃。
 
歷史沿革
校園風光
 
學校的前身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鄖陽巡撫於湛在府署東北所建的“鄖山書院”。
 
清道光二年(1822年),皇帝下聖旨撥付鄖山書院辦學經費。
 
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鄖山書院遷至鄖陽城北三元宮,知府金達親書《移建鄖山書院記》。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鄖山書院更名為“鄖陽府中學堂”。
 
民國元年(1912年),學校易名“鄖山中學”。民國十壹年(1922年),學校易名為“湖北省立第十壹中學”,期間楊獻珍曾任學校校長。
 
民國27年(1938年)學校更名為“湖北省立聯合中學鄖縣分校”,這時學校接納來自山東、武漢、襄陽等淪陷區流亡師生數千人,辦學規模壹度達到2400人,居全省之冠。
 
民國31年(1942年),改名為“省立第八高級中學”。
 
解放後,學校曾相繼更名為“鄖陽聯合中學”、“湖北省鄖陽中學”、“五·七大學”、“華中農學院鄖陽分院”、“湖北省鄖陽第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