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七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衡陽市第七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簡介衡陽市七中坐落在美麗的湘江之濱,是珠暉區境內壹所市直屬完全中學。學校現占地27畝, 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有40個教學班,學生2049人,在職教工178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6人,中級教師70人,初級教師34人,整個校園小巧、清靜、優雅。學校擁有階梯教室、多媒體教室、圖書館、閱覽室、運動場,配有先進的電視教學設施。擁有理、化、生、勞技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體操房等十二個科技活動室,開通了校園網絡,高考上線率、錄取率壹直位居全市前列。特別是該校的日語專業,享譽國內外,十年來共為十幾所重點大學輸送高水準的日語新生近200人,向日本輸送留學人員30多人,且在每年舉行的全國日語征文比賽中,均有2人以上獲得並免費赴日訪問交流,2005年正式啟動赴日留學直通車。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直“優秀學校”。  衡陽市第七中學校門辦學情況衡陽市第七中學是衡陽市教育局直屬的壹所完全中學。創建於1921年,其前身為“湖南私立大同中學”。該校創始人蔣鞏根為第壹任校長。1951年2月,市青華中學(1946年成立)並入大同中學,1952年9月,市鹹益中學(1946年秋成立)並入大同中學,更名為衡陽市第七中學。光陰荏冉,滄桑巨變,八十多年來,衡陽市七中已由大同中學創建之初的六個班、二十多位教師、兩百余名學生的初級中學,發展成為有四十多個班,壹百七十多位教師,兩千多名學生的完全中學,校容校貌、教學設施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八十多年來,七中畢業的高、初中學生共達三百來人,他們遍布三湘四水和中華大地,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從1952年9月至2004年12月,學校壹直設有教導處、總務處、辦公室和團委(1952年前資料不詳)。2001年,增設了教研室和體衛處,2004年,增設學生處,改教導處為教務處,形成完善的管理體制,層層分工,層層負責。2002年成立了學校主管的社會辦學性質的“涉外日本語培訓中心”。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形成強有力的領導集體1、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和決策能力,歷屆領導班子十分註重學習,成立了中心學習小組,認真學習黨的有關方針、政策,確保正確的辦學方向和目標。  2、嚴格要求,以身作則。思想進步,工作過硬,做教職工的表率,是歷屆校領導班子的行為準則。許多行政幹部,既是教學骨幹、優秀班主任、又是優秀的管理者,他們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表率作用感染和凝聚教職工。李湘衡,徐祥雲、曾德琳、任放明等領導早出晚歸,以校為家;鄭延祎身患多種疾病,從不請假休息;曾德琳擔任書記還兼任兩上高中班的數學教學,他們中間有多人被評為省、市“先進工作教育者”、“優秀黨員”、“黨風廉政先進個人”。  3、加強集體領導,堅持群眾路線。多年來,七中建立健全了領導決機制,堅持教代會、校務會、行政會、支委會等民主決策形式,壹切以教職工利益和學校大局為重,為教職工辦實事、謀利益,工作中切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壹直以來,七中幹群關系融洽,教職工隊伍凝聚力強,莫不來源於此。  衡陽市第七中學深入教育教學第壹線,加強督促檢查工作深入教育教學第壹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七中領導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行政幹部分到各教研組、年級組蹲點指導、督查工作,堅持聽課,及時了解學校教育教學動態,及時制訂切實可靠的工作方案,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4年,學校根據各年級的實情,制訂了各年級的教育教學管理方案,並深入落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當年的高考、中考實現了質的飛躍。該校的高中教學管理經驗在全市多次推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質量為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七中歷任校長始終把建設壹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作為學校建設的壹出“重頭戲”,常抓不懈。  (壹)多渠道充實力量,建設過硬的師資隊伍。  1、內部調整,保證教學正常進行。1977年後,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校教師的現狀,學校從內部進行調整,保證教學的正常進行,為解決教師暫時緊缺的問題,讓壹批已辦退休手續,但身體狀況良好,教育教學能力強的教師,繼續留在學校工作,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同時讓年富力強的教師多分擔工作,以壹當二,如有的語、數教師教三個班的課程,有的政、史、地、生教師跨三個年教課;還的教師既跨年級又跨科目的教學。此外,領導和行政幹部,凡能兼課的都要兼課,以保證各班及時開課。  2、平反落實政策,調動壹切積極因素。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平反冤假錯案,對在“反右”鬥爭中被錯劃為右派的教師,全部給予平反,對在“反右傾”和“文革”中受沖擊、受處分的教師,壹壹給予落實政策,鼓勵教師在政治上爭取進步,並大膽安排使用他們。  通過平反冤假錯案,推倒錯誤結論,使受過沖擊或受過處分但仍留在學校工作的教師,放下了思想包袱,解除了後顧之憂,主動請纓多擔負教育工作任務。  3、選調優秀教師,輸入新鮮血液。  為保證七中的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陸續從各地選調了壹大批優秀教師,充實教師隊伍,同時,挑選優秀大學畢業生來校任教,尤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學校充實了大批學歷高,業務強的教師,優化了教師隊伍,保障了教學質量。多方面提高教師素質,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1、多方面提高思想素質,加強政治品德修養,學校黨支部和行政壹向重視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據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經常有針對性地做好深入細致的工作,使廣大教職工思想政治上和工作上過硬,堪稱師表。在思想政治方面,學校堅持把握時代脈搏,突出每個時代的主題,及時對教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認真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確保每壹個教職工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壹致,如:對《建國以來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關於社會主義若幹問題學習綱要》等重要文獻的學習,對“十壹屆三中全會”等重大會議精神的學習、貫徹。同時,學校堅持倡導奉獻精神,培養敬業精神,使教師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1995年,學校要求每壹位教師加強師德修養,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嚴格執行市教委制訂的教師文明行為規範“八要”、“十六不準”,要求教職工樹立“四種精神”(主人翁精神、競爭精神、團隊精神、創業精神)。  2、多方面提高業務能力,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教師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要求全體教師“給人壹碗水,自己要有壹桶水”,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豐富知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適應科技知識和教育形勢的不斷發展。學校規定,無論新老教師都要堅持自學,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更新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識。1986年,學校就明確規定要求在職教師每人自訂教育報刊和專業雜誌,經常註意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和本專業的最新成果,邊教邊學,常教常新。在學校的敦促下,許多教師通過刻苦自學,幾年後,有了長足的發展,達到了較高層次。同時,學校堅持以老帶新制度,新老教師明確師徒關系,結成“壹幫壹”的幫教對子,許多青年教師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迅速成為教學骨幹。另外,學校還鼓勵教師參加進修培訓,專門提高,如函授、電腦培訓、普通話培訓等。  經過多年的調整、充實、優化,七中教師隊伍素質在不斷提高,結構日趨合理,整體實務得到加強。2004年底,在職教師中,有黨員教師39人,具有本科學歷占89%,有高級職稱的35人,中級職稱的65人,初級職稱的34人,各學科教師齊全,具有壹批知名度高、影響較大的教師,能獨當壹面,完全勝任教育教學的骨幹教師逐年增多。完善管理機制,堅持依法治校七中長期以來形成了壹套完整的管理機制,恢復高考制度以來,七中在學校管理方面不斷探索,不斷借鑒,反復實踐,銳意革新,逐步完善,使學校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民主化、科學化、激勵化。制度化多年來,七中陸續制定了諸如《管理崗位責任制》、《教學常規管理方案》等管理制度,進入新世紀後,為使學校管理更加科學、民主,任放明校長主持制訂和修改完善了十三個管理制度,如《聘任制方案》、《教師年終考核量化管理方案》、《高、中級職稱評定量化推薦方案》等。這些制度涵蓋了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實現了學校管理有規可循、有章可依,對教職工的評價也更加客觀、公正。民主化七中在管理方面充分發揮教職工的主人翁作用,增強民主管理意識,實行民主辦校,全員管理,使學校管理工作民主化。  壹是定期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學校每年召開壹次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學校工作報告,討論通過學校的重大決策,通過或修改學校重要的決議、制度,遞交改進學校工作的提案。二是實行校務公開,學校每出臺壹項制度或作出壹項決議,都必須經過廣泛征求教職工意見,認真修改,再行實施。這樣,既切合實際,又統壹了思想,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  3、科學化。市七中管理科學化主要體現在管理體制的完善,層層負責。堅持教書育人的宗旨,全面提高質量早在大同中學時期,學校就以教育理念新,要求嚴,質量高而出名,全省各地有許多學生慕名而來,上世紀六十年代,學校明確提出“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八十年代,學校明確了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思想,即便是在壹些政治運動中,學校也沒有放松對教育教學的管理。1977年恢復高考後,七中的高考上線率壹直名列地區前茅,這無不與長期、深入狠抓教學質量有關。堅持落實教學常規,註重務實壹直以來,七中十分註重實實在在地落實教學常規,抓好教學計劃的制訂和實施、備課、課堂教學、作業布置和批改、課後輔導、復習鞏固、學生成績檢測和評定等環節,學校對每壹個環節的實施向老師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及時檢查、督促。早在1964年,七中就制訂了《教學常規管理方案》,後逐年修改、完善,使之具有很強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教師們長期以來,也能很好地自覺落實教學常規的每壹環節。2001年,學校制訂了《當堂負責制》,更加明確了落實教學常規的措施。遵循教學規律,研究教學,推陳出新幾十年來,七中的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的教學模式。1980年,他們就如何抓好雙基教學提出了“四結合”,對於課堂教學,他們總結了六點要求(目的明、原則符、傳授準、環節緊、語言精、教具巧、效果好)。近年來,學校在教學研究上實現了由教法研究向學法研究的轉移,要求教師在改革教法和指導學法上下功夫,摒棄註入式,填鴨式教學,采用啟發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探索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的目的。此外,學校還註重教學教研的總結和交流,對於教學工作,學校做到壹課壹小結、壹周壹小結、壹月壹總結,分別由教師、備課小組和教研組執行。為了使教師們在教學中取長補短,學校要求每個教師每期聽課必須達10節以上,學校定期組織教學經驗交流會和教學比武。同時還加強校際交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開闊老師的視野,提高老師的業務水平。正因為七中長期以來堅持落實教學教研常規。多年來,七中的教學質量壹直穩居市直中學前列。日語特色教學異軍突起  七中於1984年開始開設日語教學,師資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規模由小到大,辦學形式由單壹走向多樣化,辦學成效日見顯著。 二十年來,學校為社會、為高校培養了大批日語專業人才。近年來,學校每年都有學生獲得全國日語競賽大獎,並有多人因獲獎而免費赴日交流。學校與日本交流也日益密切,2001年、2002年、2004年先後與日本滋賀縣栗東市進行了教育互訪,通過互訪,既加強了了解,促進了交流,又增進了友誼,擴大了學校的影響。2001年,七中開設了“英日”雙語班,2002年經上級批準,又加掛了“衡陽市日本語學校”的牌子,成立了“衡陽市涉外日本語培訓中心”。2003年、2004年先後有兩名日籍教師來校任教。2004年,學校獲得了“聘請外國專家資格證”,開通了高中畢業生赴日留學通道。七中決心抓住機遇,將日語特色教學這壹品牌做大、做強、做好。幾十年來,壹代代七中人團結拼搏、辛勤耕耘,培養了顏佳容(北京大學畢業,考古專家)、雷延(清華大學畢業)、陸豐(上海交大少年大學生)、楊孝東(自衛反擊戰烈士)等優秀人才,獲得了“湖南省教育革命先進單位”,衡陽市“優秀學校”、衡陽市“先進黨組織”、衡陽市“文明單位”、衡陽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許多榮譽稱號。  市七中日語教學再創佳績,三學子全國日語作文比賽獲獎  2009年3月伊始,從市七中再次傳來喜訊,該校三名學生:劉倩、曹丹、譚慧文在第13屆中國高中生日語作文比賽中分獲壹、二等獎。中國高中生日語作文比賽由日本青少年研究所、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舉辦,每年壹屆。旨在促進中國高中生日語寫作能力,加強中日青少年交流合作。據悉,壹等獎獲得者——該校學生劉倩將與3月2日前往北京參加頒獎會,並有機會與武漢外國語學校、太原外國語學校等專業學校的學生壹同競選八個特等獎的名額。特等獎獲得者將有機會去日本交流壹周。  市七中5位學生第14屆全國高中生日語作文比賽中獲獎  2010年 3月11日訊 近日,才開學不久的市七中日語教學就“雙喜臨門”:壹是該校又有5位學生在第14屆全國高中生日語作文比賽中獲獎。至此,該校學生在日語各項競賽中獲獎已達46人次;二是該校的兩位學生已順利通過日語能力考試二級。  市七中又叫市日本語學校,以日語教學見長。該校日語教研室負責人稱,在5位獲獎者中,尹佳成、謝璐、侯翼君三位學生榮獲壹等獎,另兩名學生榮獲二等獎。不久,獲得壹等獎的學生將角逐特等獎,而獲得特等獎的學生就可以免費訪問日本。  據介紹,日本語能力考試被用於檢定日本大學留學生的日語語文能力,壹共分為四級。壹級為最高級別,通過日語能力考試二級,大約相當於日語專業大學三年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