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第三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揚州第三高級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學校初創
 
揚州市第三中學,現名文津中學,是五十年前作為古城向外擴展的先遷單位之壹,於1959年8月在離城三裏的東郊開始新建。這是為了城東片居民的子女上中學的需要;也給東郊農民子女就近讀書提供了方便。廣陵路東段當時稱江都路,緊靠河邊的地方叫缺口。古運河上沒有橋,要擺渡過河。東岸便是城東鄉地界,壹片廣袤的農田和散落的村莊。非農單位僅有某油脂化學廠、某部雷達連和某部120醫院。計劃中的大運河段尚未開挖,當然也不存在揚州運河大橋、交織的公路和像樣的大道。
 
最初的建校班子,是從各單位抽調而來。首任校長雷守言,是年32歲,原任市壹中黨支部書記。教導主任石實,原為市壹中教導副主任,已是50出頭。教師隊伍來自四面八方。
 
然而,時機真的不巧。市三中剛剛在城東沙口的壹片荒丘野地上破土動工,便遇上了歷史上罕見的,連續三年的嚴重自然災害。經費極其短缺,物資異常匱乏,人們正在忍饑挨餓。建校初期所遭遇的困難和艱辛,出乎人的意料和想像,也許是揚州建校史上所僅見的。
 
市三中建校初期校門
 
三中初建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在哪裏立足籌建?是在幾裏路外的市壹中商借了壹間小屋壹個教室,臨時接待教職工報到、辦公和暫住。本來新建學校應有壹筆開辦費,但因市三中只是壹年前剛辦的揚州師專附中的遷並重建,便沒有這個款項。僅把那邊的壹點辦公桌椅,課桌椅,還有很少的圖書、標本、教學儀器搬過來,用板車拉來的那點家當,就是辦學的基本設施了。1959年9月1日市區各中小學已開學上課,市三中的師生也陸續來到。可是本校在建的兩排教學平房,兩小座配套用房,都還未成型。有的屋頂剛鋪上蘆席和油毛氈,門窗沒配齊,也沒有玻璃;有的剛冒出地基,地面尚未平整。壹排宿舍,壹個食堂,才剛剛籌建。校基四周堆滿磚瓦和雜物,幾處墳瑩依稀可見。沒有圍墻和柵欄,儼然是農田包圍中的壹個工地。
 
艱苦辦學
就這樣,還是要及早開學上課,壹切只能因陋就簡。便用木楞架起壹個牌樓作為臨時校門。上面懸掛的校牌,還是利用揚州笫壹中學的舊校牌,將”壹”字上下各加壹橫便成”三”字了。樹椏上系塊角鐵,敲打的叮當響,權當上下課鐘聲。上課沒有黑板,從市壹中借來兩塊。教室還在建,開頭上課,只好空地上戧塊黑板,學生是磚頭當凳,膝蓋當桌,托著講義夾,聽課做筆記。後來雖進了室內,但還不是完備的教室。記得當年入冬的期末考試,雪花還飄灑進教室。學生頂著報紙,護著試卷,來完成答題。試問,妳在別處見過這樣的場景嗎?
 
1959年9月16日,揚州市教育局局長陳墨來主持開學典禮,地點假借沙口小學操場。開頭的壹兩屆,師生們都是很辛苦的,建校勞動的時間要占三分之壹左右。壹是基建的需要和節省開支;二是教學設備不足,只好輪流上課。勞動成了課程的組成部分,有要求,有指導,也有進度。起初多是清除雜物,平整土地,搬磚運瓦,勞動量很大。接著便是配合建築工人夯打圍墻。因為缺乏資金和材料,幾百米的圍墻采取的是原始方法”幹打壘”,非常費事費力。原來沙口真是沙質土壤,泥墻極易被雨水沖塌,曾很多次返工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