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壹、學校的基本情況
  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第壹中學,創建於1950年,1963年和1978年兩次被確定為市屬重點中學,2001年被評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牛欄山壹中辦學業績卓著、文化底蘊深厚。學校占地面積280余畝,建築面積5萬余平方米。學校現有49個教學班,教職員240人,學生2500余人。
經過多年發展,牛欄山壹中形成了以"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文物保護區"為主體,與"文化廣場、花園、林園"相配套的園林式校園,文化氛圍濃厚、校園環境優美、布局和諧。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達到壹流水平,建有科技樓、標準塑膠跑道田徑場、書院式圖書館、學生藝術教育中心;裝備了的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多媒體教室、語音室、演播廳;構建了與因特網聯接擁有400個計算機終端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和有線廣播、雙向控制閉路電視、現場影音采集三合壹的開放式教育管理系統等現代化設施。
學校屢次被授予北京市德育先進校、文明單位標兵等多種榮譽稱號,被認定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北京市科技活動示範校、美育試點校、體育傳統項目校。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新聞媒體曾多次報道牛欄山壹中的辦學經驗,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二、學校實施科技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標
  (壹)基本思路
  科技教育是科技活動的發展和深化,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根據高中教育的特點和實際,確立以大課程為載體,全面實施科技教育的基本思路。加強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科學情感、科學方法的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工作目標
1、圍繞"十五"規劃,抓住創建"科技教育示範校"這壹契機,建立和完善科技教育與四類課程相結合的結構框架和體系。
2、強化教師的科技教育意識,提高教師的科技素養以及組織開展各種科技教育活動的能力,塑造壹個團結、進取、創新的教師群體,加快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學術型教師的轉變。
3、完善校內外科技教育資源的開發,加快校園科技教育環境工程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科技教育氛圍,給學生以學科學、用科學的空間,激發他們參與科技實踐活動的興趣,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4、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知識、應用科學方法、確立科學思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科學觀、人生觀、世界觀,使之成為面向21世紀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
三、學校實施科技教育的具體做法
  新型人才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是壹個全面的系統工程,絕非通過壹兩種途徑就能實現的。緊密聯系我校寄宿制這壹特點,我們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大課程的育人理念。大課程包含了四類課程,分別是:以學科教學為主的第壹類課程;以選修課、活動課為主的第二類課程;以校園生活為主的第三類課程;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的第四類課程。
結合四類課程,我們探索出了壹條科技教育"學科化、活動化、生活化、社會化"的"四化"實施途徑,構建起"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與"學科、活動、生活、實踐"四類課程體系相結合的科技教育結構框架,使我校的教育科技真正落到實處。
  (壹)抓學科滲透,做到科技教育"學科化"。
科技教育內容知識面廣、科學性強,與各學科具有緊密和明顯的互補性,能活化學科科學知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現有各門學科不僅具有科技教育的豐富內容,而且各學科中滲透的科技教育內容既是漸進的、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他們構成了科技教育的基礎體系。教師充分挖掘學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內涵,既可以鞏固課本的基礎知識,又可以通過向學生傳授前人的科技成果和經驗,引導和啟發學生去探索這些成果取得的途徑,啟發學生質疑,調動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和科學精神。同時,教師還要註意教材的延伸。在教材中,這些延伸的材料往往壹帶而過,而在實踐中卻得到廣泛的應用。如果進壹步引申,使之具體化,則可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好材料。
例如:我校教師許成文輔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研究討論了學校教室冬季供暖問題,建立合理的模型,為學校冬季供暖如何節約能源提供了科學依據;
劉彩虹老師在進行《數列知識》教學時,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分期付款問題,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但是了解不多,通過"分期付款中的有關計算",讓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研究 ,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了學生研究的興趣 。
化學教師鄭愛民老師在進行《二氧化硫》壹課教學時,引入二氧化硫引起的空氣汙染和形成酸雨的所帶來的危害,以及二氧化硫的來源和如何防治等科技教育內容,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索的精神、嚴謹的實驗科學態度、分析問題和歸納總結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化害為利的科學思想。
  歷史教師劉賦斌老師在進行《民國時期的文化》壹課教學時,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科學家們的材料,拿到課上展示、討論,把課內和課外結合,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設了良好的氛圍,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欲望。
通過結合學科教學,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滿足了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大大提高了科技教育的效果。
  (二)抓好活動課程,做到科技教育"活動化"
在活動課程中,我們旨在排除以學科成績為依據的評估模式,為學生提供平等的提高機會,讓每壹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各種活動當中去,都有實踐機會,讓每壹位學生都能發展自己、提高自己,有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為此,學校做了如下幾方面工作:
1、開設科技活動選修課
我校開設了與學科課程有關的多門選修課,並將其納入正常的課堂教學管理體系。每周壹至周五下午三節課後至晚飯前的1個半小時時間為全校科技活動選修課時間。各年級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每門選修課都有課本或材料。現在已形成校本課程的有天文觀測、野外觀鳥、生物標本制作、無線電技術等多個學科。
2、建立科技興趣小組
我校長年以科技興趣小組的形式開展活動,現有科技興趣小組20多個,包括:學科競賽小組、天文觀測小組、生物興趣小組、無線電小組、航模小組、陶藝組、紮染組等。這些興趣小組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每學期按計劃進行活動,培養了學生對課外活動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特長、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1)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小組
我校的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小組壹直是學科競賽活動的龍頭,國家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郭誌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式,把講授的教學內容處於居高臨下的位置,用高觀點統率而又深入淺出的教學活動,化難為易,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具體中見抽象,在輕松的氣氛中學到高、深、難的知識。同時,他根據參加競賽輔導的學生都是尖子生這壹特點,組織探討教學,形成多項信息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優勢互補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天文興趣小組
我校是北京市天文活動傳統校,北京天文館天文科普教育基地,開展天文科技活動已有近20年的歷史。多次參加國際以及國內的包括中國天文學會、中國天文普及工作委員會、北京天文臺、北京天文館及北京市天文愛好者舉辦的重要天象聯測活動。同時還承擔了紫金山天文臺有關流星雨的觀測項目。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意識,提高了科學素質,而且寓思想教育於天文科技活動中,使學生得到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收獲。
(3)生物興趣小組
我校生物興趣小組,在李萬成老師的指導下,重點開展植物標本制作、動物標本制作(國家允許範圍內)、校園植物的鑒定以及野外觀鳥等活動。2003年,我校與首都師範大學生物系、楊鎮壹中共同建立了"北京濕地學校",在李老師的帶領下,生物小組的同學多次到濕地進行觀鳥、護鳥活動,他們在那裏發現了在北京地區屬於最新發現的鳥類,如白頭翁、黑尾妍和宗背伯勞等,經高武教授鑒定,為北京的夏候鳥。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同學們不但增加了鳥類知識,而且也提高了愛護鳥類、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4)計算機興趣小組
為培養信息化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我校在普及計算機知識的同時,著重對信息科學愛好者進行培養。依托學校良好的硬件環境,計算機小組的同學們進步很快,在馮文科等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同學在電腦作品設計與制作、網頁制作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同學已經達到了初級程序員的水平。
(5)科技創新小組
我校的科技創新小組,在李龍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機器人、車模、無土栽培等科技含量較高的活動。設計並完成了磁懸浮列車模型、摩天大樓防風系統模型、自動噴泉系統、無土栽培營養液自動循環系統等壹批科技小成果。通過這些活動,有效的強化和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興趣,提高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活動課程的開設,不但使學生得到發揮特長的機會,而且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滿足了學生對科技教育的選擇和需求。
  (三)抓校園生活,做到科技教育"生活化"
學校生活是壹種隱性課程,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在的影響作用。通過設計、開發校園生活課程,重在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建立完善的人格品質。為此,學校領導廣泛征稿,反復論證,精心設計布置了"五廊壹窗",即化學、物理、天文、生物、地理科普知識長廊和科技作品、科普信息宣傳窗。設立了"壹臺",即利用"校園電視臺"開設每周壹次的科技教育專題節目。不管是有聲語言還是無聲語言,都讓學生置身於壹種濃厚的科技氛圍之中,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四)抓社會實踐,做到科技教育"社會化"
開放性是科技教育的另壹個特點,為此我們十分重視社會科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使學校科技教育與社會、家庭緊密結合起來。學校聘請了十幾位有特長的校外科技輔導員,建立了"中國兒童活動中心"、"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燕京啤酒集團"、"順義三高農業科技示範園"等多個校外科技教育基地。在校內外科技輔導員的帶領下,定期組織學生涉足社區,參觀考察、調查研究、實踐探索,使學生懂得了科技在社會各行各業中的廣泛應用和重要地位。
寒暑假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大好機會,我們提出讓假期不再空白的口號,向同學們發出走進社會大課堂的倡議,號召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對此,同學們積極性很高。他們或是進工廠,或是到農村,或是走街道,或是訪學校,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從中學到很多社會知識。開學回校後,90%以上的學生都寫出了實踐感受或調查報告。同學們提出很多有價值的觀點,學校還進行文章評比表彰,優秀作品在全校範圍內交流。
社會實踐是校內教育的補充和延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把社會實踐作為課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學校實施科技教育的措施保障
  (壹)健全管理網絡,為實施科技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在實施科技教育的過程中,構建學校科技教育的管理模式是極為重要的,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壹個步驟。我校科技教育管理網絡的主要內容是:
1、設立學校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親自擔任學校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任領導小組副組長,教務主任、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團委書記、科技總輔導員、科技教育骨幹教師等六人為組員。
2、由組長負責制訂學校科技教育的近期及遠期規劃,副組長制訂年度計劃。
3、建立科技工作會議制,定期召開領導小組的工作會議。每學期召開1至2次擴大到行政班子、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及有關任課教師參加的工作研討會。
4、設立專項基金,用以表彰、激勵在科技教育中進行創造性勞動或有突出表現的師生。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實施科技教育活動的硬件設施。
為了更好地在全校範圍內開展科技活動,為科技教育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我校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98年至1999年,先後投資近2000萬元,建起了科技樓和標準塑膠跑道田徑場,配備了高標準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和語音教室、電化教育系統、學生機房等設施。
科技樓建成後,學校又投資150萬元,建成高標準天文觀測站、生物標本室、構建了400個終端的現代化寬帶校園網絡系統,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200臺電腦的網絡教室面向全體學生開放。這些硬件設施的建成,為我校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壹支高素質的科技教育隊伍。
科技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是學科教學。因此,教師的科學素質及其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科技教育,都直接影響著科技教育的質量。為提高我校科技教師隊伍的科學素養及教學水平,我們采取了"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先後邀請了北京市無線電協會副主席孫心若老師、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汪之玉教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及應用總體部張昊英教授等專家學者來我校做科普教育講座;先後選派30余名骨幹教師到上海、山東等地的高校、著名中學學習,還組織全體科技輔導員參加科技輔導員培訓。在此基礎上,我校充分借助評價導向,將科技教育工作納入到教師、班級的綜合評價之中,把教師工作的著眼點引導到科技教育上來,從而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科技教育意識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我校全體教師的科學素養。
五、潛心探究,碩果累累
  科技教育促進了我校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整體素質及畢業生質量的不斷提高,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我校共有108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01年我校達到清華北大錄取線46人,錄取28人;02年我校達到清華北大錄取線69人,錄取30人;03年我校達到清華、北大錄取線75人,錄取50人。本科以上錄取率由80%提高到85%以上,總錄取率穩定在95%以上。03年,我校翟獻傑同學以2.06米的跳高成績榮獲國家壹級運動員稱號,並以2.10米的跳高成績和合格的文化課成績入讀清華,陳亮同學以53秒98的400米欄成績和合格的文化課成績跨入北大。
在許成文等壹大批輔導員的精心指導下,我校學生在學科、科技、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競賽成績也是捷報頻傳。僅去年壹年,獲得市級壹等獎17人次,市級二等獎51人次,市級三等獎49人次,區級壹等獎56人次,區級二等獎65人次,區級三等獎38人次。
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小組在國家級奧林匹克高級教練郭誌江老師的帶領下,連續11年奪得"迎春杯"競賽遠郊區縣冠軍。在94年至97年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中,有4人獲得金牌,11人獲得銀牌。在第六屆"華羅庚金杯"數學競賽中,秦伯濤同學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比賽獲得金牌;97年代表中國在漢城國際數學邀請賽中獲得金牌。在第七屆"華羅庚金杯"數學競賽中,李景昊同學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比賽獲得金牌。在第八屆"華羅庚金杯"數學競賽中,董沖亞同學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比賽獲得金牌。2001年,秦伯濤、吳猛同學又入選北京隊,代表北京參加全國數學競賽,分獲金牌和銅牌。2002年7月,孫樂同學在第九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邀請賽中獲得銀牌。
  在北京市舉行的中小學生綠化美化、改善生態環境知識競賽中,我校生物小組同學連續三年成績喜人,其中李金敬、郭偉、高鳳蓮等同學分獲北京市壹、二、三等獎,我校獲高中團體市壹等獎。郭洋同學撰寫的《北京白頭翁的觀察與研究》論文榮獲第二十三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項目二等獎,李萬成老師榮獲優秀科技教師稱號。
天文小組在2001年11月18日的觀測獅子座流星雨活動中,取得了超過以往歷次活動的觀測成果,捕捉到流星300多顆,作品幾十個。其中,申學松、申英利、申英健三名同學的作品獲全國中學生天體攝影比賽壹等獎。2003年11月,天文小組同學制作的火箭模型榮獲2003年英國太空周火箭模型制作競賽二等獎。
  在2001年的第六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競賽中,計算機小組的同學獲得北京市壹等獎1人,三等獎4人;在2003年北京市中小學生電腦設計與制作比賽中,獲得市壹等獎1人,二等獎2人。吳猛同學和吳雲峰同學分別獲得第八、第九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壹等獎,李研同學的電腦作品《香港回歸》在首屆北京市中小學電腦作品設計與制作活動中獲學生組壹等獎。
在直冠軍等教練員的精心培養下,我校的運動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北京市中小學田徑運動會高中組第壹名24人次,第二名36人次,第三名34人次。在2001年順義區中小學生運動會中獲重點高中組團體總分第壹名,在2002年和2003年的北京市田徑傳統校比賽中,分獲高中男子團體組第壹名和第五名。
通過多年的科技教育實踐,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取得了壹定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區教委、科協領導的關心與幫助,也得益於兄弟單位的支持與協作。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科技教育的成果,不只是體現在少數學生的參賽獲獎,而更重要的是在參與科技教育的過程中,使絕大多數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高。
  總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是壹項意義深遠的工程,它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興旺。我們將不斷思考和探索,在既往工作的基礎上,發揚優勢,彌補不足,有所創新,在培養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等層面上,使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更上壹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