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合江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基本內容合江,地處川南邊陲,東與重慶市的江津市接壤,南與貴州的習水縣、赤水市為鄰,長江、赤水河、習水河三江交匯於此,系長江出川第一縣,屬盆周山區農業縣。合江縣建制於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 年),初名符縣;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改為合江;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合江縣又改名為符陽縣,後於明太祖洪武初年(公元1368 年)才恢復合江縣名稱,沿用至今,現隸屬瀘州市。合江縣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長江上遊岸邊置縣最早的三縣之一。全縣幅員面積2436平方公裏,人口 84萬多。
  儀書自古以來,合江以歷史悠久、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文化傳統優良著稱。著名文學家,詩人杜甫、蘇軾、黃庭堅、範成大、陸遊、文天祥、楊慎、王士禎以及民國時的朱德、馮玉祥等人都先後到過合江,作詩記遊。在清末民初時合江有留日學生百余人,有“小東洋”之稱。一時名人薈萃,讓人留連忘返,營造了符陽大地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和優良的教育傳統。合江中學就深深地紮根於這片沃土之中。
  合江縣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 年)起就在縣城內創辦了鳳院,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開始創辦新學。就是在這樣一個有重教興學傳統的地方,由當時的知縣薛宜璜,視學劉天賜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籌建縣官立文科中學堂,張開文任監督(校長),1910年正月開始招生,定名為“合江縣官立文科中學堂”,建校之始是與城內縣官立高等小學合住,次年搬遷到合江縣城城西風景秀麗的中南山上的川主廟,9月民軍起,校舍駐軍,學校停辦。
  1912 年,政府通令改學堂為學校,改監督為校長,7月,籌議將西門外的武侯祠增加為校址,8月開學復課,更校名為“合江縣立中學校”。9月奉教育部令,規定新章 “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國民為宗旨”,確定修業年限為四年。1916年帝制之役,北軍駐校,學校再次停辦,這年秋北軍離開,學校才又開校授課。 1923年8月,奉省長訓令,按照《四川實施新學制討論會議》辦學,中學三年畢業,校名改稱為“合江縣立初級中學校”。1946年下期增設高中部,始為全日制完全中學,定名為“四川省合江縣立中學校”。
  1949 年秋初中開始招收兩個班,1951年初,合江女中合並到合江中學,開始男女合班上課,同時合江師範校也合並到合江中學,稱四川省合江縣中學校師範部,獨立上課,下期,合江師範又分立建校。1952年初學校被省政府更名為“四川省合江縣第一中學校”,1953年學校成立教育工會基層委員會,1954年上期學校成立“共青團合江中學總支委員會”,1957年下期成立“共青團合江中學校委員會”,1959年合江中學建立“黨支部”,學校大禮堂落成,1961年下期,初中部遷至菜壩中學校址內行課。1962年起,學校又被省政府更名為“四川省合江縣中學校”,簡稱“合江中學“,其校名沿用至今。1963年下期,初中部由菜壩中學遷回校內。1967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開始停課,1969年1月學校恢復活動,1970年春季開學,招收初中新生14個班,班級改為連、排建制,5月“合江中學革委會”成立。1971年秋,開始招收一個班高中。1973年9月“合江中學大橋分校”建立。1974年取消學生組織的連、排建制形式,恢復班級組織和班委會。1976年8月,“合江中學大橋分校”結束,分校更名為合江縣大橋初級中學校。為了開門辦學,1976年下期在密溪場招收一個高中班,由學校安排教師到密溪授課。1977年底恢復高考制度,密溪高中班遷回校內上課。1978年撤消學校“革委會”恢復學校領導名稱,當年合江中學被確定為宜賓地區重點中學,後為瀘州市重點中學。1979年4月,教育工會重新建立,並開展活動。2002年3月被命名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2005年5月,縣委、縣政府將合江縣菜壩職業高中劃歸合江中學管理,成立了合江中學菜壩教學區。2003年7月,合江中學菜壩教學區被縣委、縣府整體賣給了合江縣少岷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