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大余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基本內容歷史
 
大余中學創辦於1923年8月,始名"江西省立第十四中學",校址在今水城西城上路13號。1927年4月更名為"江西省立大余初級簡易化學工業科職業學校",招收化工職業班。1937年8月停招化工班,復招初中班,稱"江西省立大余初級中學"。1941年增設高中部,更名為"江西省立大余中學"。解放後更名為"江西省立大余聯合中學"。1952年裁撤高中部,又改名為"江西省立大余初級中學"。1957年恢復高中部,改名為"江西省大余中學"。1968年10月並入共大大余分校。1969年9月與共大大余分校拆開,改為"大余南安五·七中學"。1970年5月與大余化工廠掛鉤,更名為"江西省大余縣化工廠五·七中學"。1973年復稱"江西省大余中學"。校名共更改十四次。
 
首任校長李景飛。民國時期(1911年-1949年)歷任校長中,治校嚴謹、辦學成績卓著者,首推張廣鴻。他廉潔奉公,熱愛師生,主政十年,學校面煥一新。建國後,歷任校長中成績卓著者有呂忱華、朱光作、童譜安、李青。如今,經歷任校長和全體教師的辛勤耕耘,努力進取,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教學質量一直居全地市前六名。1985年被評為"文明學校",2001年被授予"省綠色學校",2002年被授予全國"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實驗學校。
 
校園面積150畝,建築面積28060m2,其中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綜合樓面積21036m2,師生宿舍面積9024m2。校園內古木參天,環境幽雅。近年來,校園進一步得到美化、綠化、亮化、硬化,有花壇28個,草坪10塊,校園面積2810m2。
 
近八十年來,入初中部就讀者有25283人,入高中部就讀者有18823人。解放前本籍教師和工商各界人士很多是余中畢業的。解放後,造就的人才更多。從1957年至1966年,1977年至今,升入高等院校的學生共有3862人。1982年以來,幾乎每年都要為大專院校輸送新生百人以上,特別是1999年以來,每年升入高等院校的學生都達四、五百人以上(每年參加高考大致在五百至六百人左右)。 ? ? 教學管理大余中學根據當代中學生特點,註重培養學生自主自律意識;並且利用大余是紅軍長征出發地、是贛南遊擊革命根據地這一有利的德育課程資源,重視對青年學生開展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收到極佳效果。  大余中學素以教學嚴、學風好、校風正著稱。現今設高中三個年級。大凡上課、早晚自習、復習、作業、測驗考試,都有具體規章制度。對學生有“日常量化管理”制度,對老師有“教學工作管理”制度。近年來,又在探索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學生智力和技能為目的的教學改革中,以及在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教改中,取得突出成績。  大余中學以落實素質教育為宗旨,立足於科研興校,狠抓新課程改革,教學科研成績斐然。僅2004年和2005年,全校教師就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教學論文200多篇,並有80多篇論文獲國家級論文評比一等獎。語文教研組承擔的國家“十五”計劃重點教育研究課題“創新寫作研究與實驗”順利結題並獲一等獎,出版的《呵護創新》一書獲 “全國中學語文教學十大科研成果”一等獎,校文學社刊物《二月花》被評為全國十佳文學刊物,兩年內有兩名學生被吸收為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了個人詩歌專輯和長篇小說。大余中學語文學科被評為贛州市“名學科”。  學生學習成果在縣級以上獲獎和發表的,共有186篇次,參加省級數學、生物等學科競賽,28人獲省級以上獎,參加地市球賽、運動會獲獎共18次。學校目前有一個國家級課題,三個省級課題。  如今,經歷任校長和全體教師的辛勤耕耘,努力進取,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教學質量一直居全地市前六名。在教育這塊領地裏,大余中學將繼續勇敢地開拓創新,不斷登攀,堅定不移地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力爭把大余中學辦成全省知名贛南一流的重點中學,讓大余中學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