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中山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浦江縣中山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辦學條件
 
臺胞陳友旺先生到浦江縣中山中學,為中山中學送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題詞。學校坐落在美麗的浦陽江畔,依傍於官巖山麓。校內綠樹成蔭,花香四溢,環境整潔幽雅,是學子讀書的絕佳之處。
 
學校設施完善,建有校園閉路電視系統,電腦室、美術創作室、勞技室、多媒體教室一應齊全,圖書室藏書量近7萬冊,建有男、女學生公寓樓,擁有能容納1500人同時就膳的師生多功能餐廳。高三年級除文、理班外,還開設了美工、計算機、旅遊等專業的高職班,能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學需要。
 
學校奉行"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辦學宗旨,把"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的口號真正落到實處,近幾年高考上線人數一路攀升。
 
著名校友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風嚴謹,學風端正。辦學六十多年來,已培養學生兩萬多人,其中我國導彈專家吳錫挺、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洪汛濤,還有現在名揚大江南北的"英語逆向學習法"創始人鐘道隆少將等都是中山學子中的佼佼者。
 
校史長廊
浦江縣中山中學,座落在美麗的浦陽江畔,東依官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題詞
 
巖山麓,南靠杭金衢高速公路。其前身為浦江縣私立普義初級中學,於1939年由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時任國民黨福建省黨部主任委員、國民政府閩浙監察使的浦江籍名士陳肇英先生集資創辦。1941年,值辛亥革命30周年之際,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學校改名為"浦江私立中山中學"。次年上學期增設高中部。同年8月,縣城淪陷,校長王恭壽先生帶領淪陷地區部分師生輾轉流亡至建德堅持教學。
歷史沿革
1946年1月,學校全部遷回原址。 1949年5月,浦江解放,學校由縣人民政府接收。1951年,全縣學校布局進行調整,中山高中班並入義烏中學。1952年校園擴建,1956年11月,學校改改名為"浦江第一初級中學"。1959年6月,學校報請縣府批準,仍稱為"浦江中山中學"。1960年,浦江縣建制撤消,大部分地區並入義烏縣,學校改稱為"義烏縣中山中學"。6月,時逢孫中山先生95周年誕辰前夕,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親筆為之題寫"義烏縣中山中學"校名。1967年,浦江縣恢復建制,學校復稱為"浦江縣中山中學"。1979年4月,在建校40周年之際,宋慶齡副委員長為學校第二次親筆題寫校名"浦江縣中山中學"。 1997年學校被評為浙江省省級綜合高中,2003年被評為省二級綜合高中,是目前金華市唯一的一所。
 
學校規模
校園占地面積 58.2畝,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井然有序、布局合理。現有班級30個,在校學生1452人,教職工122人,其中專任教師116人,高級教師10人。 學校設施完善,建有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演播室、語音室和多媒體教室。此外,電腦室、美術創作室、勞技室、理化生實驗室一應齊全;圖書室藏書量近5萬冊;建有男、女學生公寓樓;擁有能容給1500人同時就膳的師生多功能餐廳。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風嚴謹,學風端正。在原來"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的基礎上,提出"讓每一位學生走向成功"的新的辦學宗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堅定不移走"綜合教育,全面提高"的分流之路。高三年級除普高文、理班外,還設有美術、音樂、計算機、旅遊等專業。能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學需要。從1993年到1997年7月,學校的分流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探索到穩定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部分學生畢業後升學無望、就業無門的情況。從1997年到現在,學校的分流專業走上了科學化、規範化、多元化的軌道,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升學途徑。還有一些學生懷揣普高畢業證書和專業資格證書走上了社會,在適合自己的工作與職位上大顯身手。學校這種不片面追求升學率、因材施教的做法,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益,贏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 近幾年學校先後獲得省招飛先進單位、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實驗室工作先進集體、省圖書室工作先進集體、金華市文明學校、金華市文明單位、金華市衛生先進單位、金華市會考先進單位、金華市"五四"紅旗團委,縣先進學校、縣文明單位、縣"綠色學校"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建校至今已培養了近3萬名畢業生。其中,編劇王郁生,作家陳士德,已故兒童文學作家洪汛濤,前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英語逆向教學法"創始人鐘道隆,戰略導彈專家吳錫挺,航天電子工業專家吳忠良,通訊專家張有光,國防工業科技專家芮元營,技術物理學家鐘雲霄等,均為出類拔萃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