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古田縣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歷史沿革
 
殷周時代,境內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建縣,屬福州都督府(據《福建通誌》,古田縣因治臨於閩江支流古田溪之故。另壹說認為,“有謝能者,因古時田畝開墾而居,故名古田。”“古田蓋取田畯鋤蕪敷災,為厥疆畎之義;又中曾產青玉,因名青田鄉,故名玉田”)。宋置4鄉13裏:元析48都。明分城內5保,分鄉46都。清沿明建制,雍正十三年(1735年)劃縣北13都之地另設屏南縣。
 
741年劃侯官縣西部置古田縣(別名玉田),歷屬福州、長樂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第三區、第二區。
 
863-840年(唐開成年間),析古田縣東之地合寧川添置感德場(屬寧德縣)。
 
980年(太平興國五年)-988年(端拱元年)古田縣遷至水口外,歷代均在翠屏山南玉屏鎮。1958年因建古田溪水電站,縣城屬水庫淹沒區,乃遷縣治距舊城西南9千米的羅華鄉莊洋裏另建新城鎮(2004年撤鎮改設街道)。
 
縣治除壹度(980--988年)遷至水口外,歷代均在翠屏山南玉屏鎮。
 
至清初,縣境範圍東至羅源南唐上裏界120裏,西至建安南才裏界120裏,南至閩清巖山界50裏,北至政和均竹坑界150裏,東南至侯官三倉石春界100裏,西南至南平長安南裏界110裏,東北至寧德石棠隔界200裏。西北至政和上莊界200裏。東西廣283裏,南北袤550裏。
 
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劃縣北13都之地置屏南縣,古田縣北至屏南縣界70裏。民國時期,縣境範圍東至羅源縣界90千米,西至南平縣界55千米,南至閩清縣界50千米,北至屏南縣界35千米。東西長195千米,南北袤85千米,古田縣總面積2450平方千米。
 
民國20年(1931年)行保甲制,初設區,後改鄉、鎮,屬第二行政督察區。解放後始屬南平專區,劃8區,轄5鎮13鄉。
 
1949年6月14日古田解放,成立縣人民民主政府,將縣以下15個鄉(鎮)改設為民主鄉(鎮)公所,沿用保甲制,成立行政村,實行鄉(鎮)保甲制。同年7月,撤民主鄉(鎮)公所,設14個區公所(原西溪鄉並入鳳埔區)。8月,縮編為7個區公所,即壹區城區、二區平湖、三區鳳都、四區局下、五區谷口、六區沂洋、七區鶴塘。9月,縣人民民主政府改稱縣人民政府,12月,區公所改稱區人民政府。
 
1950年5月,進行整編,廢除保甲,實行區鄉村制。區人民政府進行調整,第四(局下)區撤銷,並入第壹(城關)區,並從第六(永安)區劃出部分轄區成立新四區,增設第八(杉洋)區。同時,增設89鄉和9個街。壹區城關局下,區委會設在城關,轄城內9個街道,城郊10個鄉;二區平湖、鳳埔,區委會設在平湖,轄13個鄉;三區鳳都、桃溪,區委會設在鳳都,轄9個鄉;四區橫洋、泮洋,區委會設在橫洋,轄10個鄉;五區黃田、谷口,區委會設在谷口,轄11個鄉;六區永安、北墩,區委會設在永安,轄11個鄉;七區鶴塘、卓洋,區委會設在鶴塘,轄13個鄉;八區杉洋、大甲,區委會設在杉洋,轄12個鄉。是年11月,區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