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201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201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201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样本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陜西楊淩,是教育部直屬、國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壹流大學和壹流學科”建設高校。現任黨委書記李興旺、校長吳普特。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為西北地區最早的高等農林教育學府。學校自誕生之日起,就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榮辱與共,肩負著建設西北、興學興農、培育英才的歷史重任。1999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推進科教體制統籌改革,將同處楊淩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陜西省農業科學院、陜西省林業科學院、陜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單位合並組建成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實行部省院共建機制,賦予學校支撐和引領幹旱半幹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聯合出臺意見繼續深化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協力支持學校加快建設世界壹流農業大學,為學校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建校80余年來,壹代代西農人秉承“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的辦學理念,恪守“誠樸勇毅”的校訓,承遠古農神後稷之誌,行當代“教民稼穡”之為,形成了“紮根楊淩、胸懷社稷,腳踏黃土、情系三農,甘於吃苦、追求卓越”的西農精神和“團結、求真、堅韌、自信”的西農科學文化,走出了壹條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特色辦學之路,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科教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設有26個學院(系、部、所)和研究生院,共有14個博士後流動站,16個博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27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71個本科專業。現有7個國家重點學科和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微生物學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2個學科進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發展為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
 
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學校即開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長期以來,學校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的總體思路,著力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和“三農”情懷,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學術精英、創新創業技術領軍人才和社會發展管理人才。學校高度重視壹流本科教育,積極參與“新農科”建設,15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8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農學專業通過農科專業(第三級)認證,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擁有國家級“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設有綜合素質教育學院。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近三年來,學生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級別學科競賽獎勵1803項,三次獲全國“互聯網+”大賽金獎,位居全國農林高校首位。建校以來為社會累計培養輸送各類人才20萬余名,畢業生遍布海內外,有19位校友成為兩院院士,為西北乃至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農作物遺傳育種與病蟲害防治、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旱區農業高效用水、畜禽良種繁育與健康養殖、農業生物技術、葡萄與葡萄酒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余項,獲獎成果1800余項。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以及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合校以來,學校牢記服務旱區可持續發展的國家使命,始終站在助推西部大開發、國家“壹帶壹路”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前沿,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4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壹等獎87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29件。研究的黃土高原蘋果優質高效綠色生產的系列關鍵技術,支撐引領黃土高原成為世界公認、全國最大的優質蘋果生產基地。構建的土壤侵蝕調控技術體系,攻克了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這壹世界難題,助推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移400公裏,為國家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積澱形成了貼近“三農”、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合校以來,學校積極發揮社會服務功能,面向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產業化服務工作。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與50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28個、示範基地46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多億元。積極投身脫貧攻堅,聚焦“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兩大主線,探索出的“三團壹隊”定點扶貧工作模式,被教育部推選為“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十大典型項目”,定點扶貧工作連續兩年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價為“好”。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成立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陜西省鄉村振興產業研究院,建有農民發展學院,為服務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拓展國際科技教育合作與交流。與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合作開展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國際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合作開展環境科學專業本科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學校具有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資格,現有各類在校留學生298人。先後與世界上49個國家近200所著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校際合作關系,年均1000名國(境)外學者來校開展學術交流。主動融入“壹帶壹路”建設,倡議發起成立“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沿線17個國家85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入其中。在哈薩克斯坦等5國聯合建立8個海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開創了服務“壹帶壹路”農業產業合作新模式。積極參與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建設,牽頭籌建上合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組建上合國際聯合實驗室、加入上合組織大學。
 
邁進新時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為指引,認真落實“立德樹人”這壹根本任務,始終堅持“頂天”“立地”兩個努力方向,持續實施人才強校、國際化、信息化三大戰略,積極承擔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生態文明、促進人類健康、服務鄉村振興等四大學科使命,努力爭創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引領幹旱半幹旱地區未來農業發展、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推“壹帶壹路”建設和校地深度融合發展等“五個標桿”,紮實履行強農興農的歷史重任,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壹流農業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