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证样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证样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证样本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具有鮮明的國際化特色,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是華南地區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外國語言文化、對外經濟貿易、國際戰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現有在校全日製本科生19779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794人,各類成人本專科生、進修及培訓生、外國留學生30000多人。
 
歷史沿革
 
學校的前身是廣州外國語學院和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廣州外國語學院於1964年11月設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國家教委(現教育部)直屬的36所大學之一。廣州對外貿易學院成立於1980年12月,是原國家外經貿部(現商務部)直屬院校,為全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創始單位之一。1995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將兩校合並組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8年10月,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劃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校區情況
 
學校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華南地區經濟中心廣州,轄4個校區,總面積2442畝(含規劃),其中北校區位於廣州市白雲山北麓,占地939畝;南校區位於廣州大學城,占地1095畝;大朗校區位於廣州市大朗,占地258畝;知識城校區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占地約150畝。校園內綠樹成蔭,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環境幽雅。
 
師資隊伍
 
建校以來,梁宗岱、桂詩春、李筱菊等名師大家薈萃學校,執教治學,為學校積累了豐厚的精神文化財富。學校現有教職工總數2129人,專任教師140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達到53.8%,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比例達到95.4%。教師隊伍中,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5人(其中在職7人),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2人,入選中宣部2019年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入選「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3人,獲國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項目資助1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24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珠江學者」講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學者」6人,入選廣東「特支計劃」4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1人、廣東省理論宣傳青年優秀人才2人、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省級培養對象44人次,入選省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23名,(先後)聘用「雲山學者」363人。此外,學校還聘有51位客座教授和近100位長期外教。
 
學科發展
 
學校形成了外語學科與非外語學科「雙輪驅動」、多學科多語種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學科格局,下轄25個教學單位,1個獨立學院(南國商學院)。現有67個本科招生專業,分屬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八大學科門類。其中有3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4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有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含11個專業),24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含27個專業),6個省級重點專業。共有28個外語語種,是華南地區外語語種最多的學校。學校1981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中國恢復研究生製度後較早獲得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單位。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7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1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5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幾輪學科評估中,我校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4個一級學科入選廣東省「沖補強」提升計劃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
 
人才培養
 
學校踐行「明德尚行,學貫中西」的校訓,以培養全球化高素質公民為使命,著力推進專業教學與外語教學的深度融合,培養「雙高」(思想素質高、專業水平高)、「兩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強、實踐創新能力強),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能力、擔當精神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學校是聯合國高端翻譯人才培養大學外延計劃的中國合作院校,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CIUTI)和國際譯聯(FIT)聯席會員,列入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學校名錄(AIIC),也是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教育部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教學協作組秘書處所在單位,世界翻譯教育聯盟(WITTA)的首創單位,是入選中日韓三國首腦倡導的「亞洲校園」計劃唯一一所外語類院校,擁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非通用語種教學與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際化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育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同聲傳譯實驗教學中心、廣東省協同育人平臺——多語種高級翻譯人才協同育人基地和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協同育人基地。畢業生就業市場需求總體穩定,畢業生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就業率繼續位居前列,就業質量持續向好。學校面向全國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招生,招生批次均為重點本科批。
 
科學研究
 
學校註重科研平臺培育和建設,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和校級四級科研平臺體系。擁有1個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培育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區域創新國際戰略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備案的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國際移民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歐洲研究中心、中南半島研究中心),8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翻譯學研究中心、粵商研究中心、黨內法規研究中心、跨國並購與創新戰略研究中心、金融開放與資產管理研究中心、區域法治研究院),2個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庫(廣東省社會組織研究中心、亞太安全與經濟合作研究中心),3個廣東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語言工程與計算重點實驗室、雙語認知與發展實驗室、語言與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3個廣東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區域一體化法治研究中心、國際服務經濟研究中心、闡釋學研究院),1個廣東省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咨詢服務基地;4個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州國際商貿中心重點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會計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廣州城市輿情治理與國際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廣州華南財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1個廣州市創新平臺建設計劃重點實驗室(非通用語種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並設有詞典學研究中心、華南國際知識產權研究院、土地法製研究院、廣東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中心、廣東省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研究基地、外國文學文化研究院、廣東法治研究院、國別與區域高等研究院等一批智庫及研究機構。此外,學校還設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庫機構——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太平洋島國戰略研究中心,積極為「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咨詢服務;學校牽頭組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創新中心被認定為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外語研究與語言服務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廣東省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建設規劃項目。學校承擔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和創新團隊項目等一系列重大、重點項目。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獲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公開發行《現代外語》《國際經貿探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戰略決策研究》等學術期刊。
 
 
 
國(境)外合作與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努力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積極開展與國(境)外大學、科研機構、國際組織以及企業的實質性合作,吸引國(境)外知名學者和傑出人才來校工作,積極探索聯合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的途徑,共同開辟學術研究新的方向領域,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積極提升學生、人才、教學、科研、管理五個方面的國際化水平。
 
學校加強全方位國(境)外教育合作與交流。截至目前,已與60個國家和地區的481所大學和學術文化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我校目前開辦了7所海外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日本劄幌大學孔子學院、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孔子學院、秘魯聖瑪利亞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佛得角大學孔子學院、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孔子學院、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孔子課堂以及澳大利亞悉尼紫薇孔子課堂。學校與英國利茲大學合作舉辦的英語教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及與英國雷丁大學合作舉辦的英語教育碩士學位教育項目運轉良好,受教育部及學生家長的好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大力推進「亞洲校園」「灣區校園」「歐亞校園」「國際治理創新研究生項目」「RCEP人才培養計劃」建設,與港澳高校共同組建「粵港澳大灣區葡語教育聯盟」,開展粵港澳聯合培養研究生專項計劃。在管理國際化方面,學校實施海外高校掛職學習項目,啟動七年來,共派出8批合計40多名幹部到海外高校掛職。
 
 
 
辦學條件
 
學校教學設施齊全先進,居國內同類院校領先水平。有著先進的校園網絡和管理平臺,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總面積52000余平方米的實驗室。圖書館總面積5.96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資源總量為309.84萬冊,中外文紙質報刊1301種,1473份,中外文電子書534.14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271.68萬冊,中外文電子數據庫151種,自建數據庫7種,並實現35個外語語種館藏文獻采購、編目、流通和檢索的網絡化集成管理。現有固定資產總值約30.27億元。
 
發展願景
 
學校秉承「全人教育、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踐行「卓越、誠信、包容、自信」的廣外價值觀和「進德、修業、務實、致遠」的廣外學風,以國家「雙一流」建設、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創新強校」工程實施和深化自主辦學綜合改革等為契機,堅持內涵發展,加快改革創新,大力推進教育國際化戰略,將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品質精良,受社會尊重,讓黨和國家、人民群眾滿意的國際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