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第一实验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南陽第壹實驗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學校規模在職教職工154名,專任教師107名,其中高級講師25名,中級講師62名,省市級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科技拔尖人才、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等47名。
  學校黨的組織機構有校黨委和紀委,紀委辦公室與黨委辦公室合署辦公;行政機構有校委會,校委會下設行政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總務科、保衛科、招生辦,學校自設教科室、財務科、教學服務中心。現有中層幹部16名,其中正科級10名,副科級6名,內聘副科幹部6名;群團組織有:工會、團委會和婦委會。
歷史沿革宛西中專的前身是赤眉民主師範學堂,創辦於1908年(清光緒34年),1927年(民國16年)冬,學校遷移至內鄉縣城文廟內,更名為內鄉師範學校。1931年(民國20年)學校遷移至西峽口忠義祠。1933年(民國22)3月,並入宛西鄉村師範學校。1950年2月,恢復內鄉師範名稱,附設於內鄉完中。1951年移至內鄉張集,更名為內鄉初級師範學校。1955年7月經省教育廳批準,在現址重建河南省內鄉師範學校。1968年,學校更名為河南省南陽地區五七師範學校。1972年6月,恢復河南省內鄉師範學校名稱。1989年8月更名為南陽地區第二師範學校,1994年12月更名為南陽市第二師範學校。2003年5月,更名為南陽市宛西中等專業學校。
發展歷程初創飄搖時期(1908——1949)
  1908年,清末秀才、中國同盟會會員劉炳寰,從信陽豫南師範學校畢業後回到家鄉內鄉赤眉,在當地紳士王熙孔的資助下(捐白銀1千兩),在內鄉赤眉鎮創辦了內鄉縣赤眉民主師範學堂,劉炳寰為堂長。始招學生2班,學生67名,聘教員7名,開設有:修身、教育、中文、歷史、地理、算學、格致、圖畫、體操等9個科目。 1911年劉炳寰參加辛亥革命,辭去堂長,由他人(姓名不詳)擔任,到1917年學校因軍閥混戰而停辦。
  1927年冬,在內鄉縣赤眉民主師範學堂的辦學基礎上,經學紳胡麟閣等人的倡導,報經河南省教育廳批準,學校移址內鄉縣城文廟,更名為內鄉師範學校。胡公陳為校長,始招新生1班45人,學制二年,主要課程有語文、數學、理化、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歷史、地理、圖畫等。中共內鄉縣第壹個黨支部書記馬華敏於1928年9月考入內鄉師範學校。
  1931年2月學校遷至西峽口忠義祠,招收學生100余名。
  1933年3月,在宛西自治派首領彭禹廷的倡導下,在內鄉馬山口天明寺建立鎮(平)內(鄉)淅(川)鄧(州)聯立宛西鄉村師範學校,經考試將內鄉師範大部分優等生送至天明寺宛西鄉村師範(其余60余名仍留學校就讀,學校改名為內鄉縣立職業中學,1934年學生畢業後,學校停辦)。始招簡師5班,學生200余名。宛西鄉村師範占地5.3萬米2,校舍400余間,有試驗區、儀器室、閱覽室、發電室、無線電收錄室等,還設有附屬小學。學校設董事會、校務委員會。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張含清、孫伏園、羅卓如等著名學者都在學校任教。學校校長先後是彭禹廷、別廷芳、陳重華。除開設有中等師範的全部課程外,還開設有農村經營、農村組織、鄉村教育、教育概論、軍事知識、武術等課程。到1948年內鄉解放,15年間,共招簡師24班,高師(實為中師)10班,為宛西培養了2千多名小學教師和地方自治人才,現代著名詩人周夢蝶(淅川人,現居臺灣)就是宛西鄉師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