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黃橋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
 
已有80年悠久歷史的江蘇省黃橋中學系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優越,師資隊伍精良,現占地7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教學班60個,在校學生3300余人。271名教職工中專任教師231人,本科學歷達標率100%。其中,江蘇省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86名,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75名,教育碩士4名,參加全國骨幹教師培訓班、研究生課程班學習結業的共19名,泰州市、泰興市名教師6名,學科帶頭人32名,兼職教研員7名,“311工程”培養對象8名,受國家和省市表彰的優秀教師11名。今年學校招收高壹新生20個班1080人。  近幾年來,學校遵循“對未來社會負責,為學生發展強基”的辦學理念,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以人為本,持續發展”辦學思想的指導下,確立了“泰州響,江蘇前列,國內知名,群眾滿意”的發展目標,團結奮鬥,開拓進取,建設起“團結、守紀、求實、創新”的校風,“嚴謹、善導、求精”的教風和“勤奮、求真、進取”的學風。學校堅持“每壹位學生不求壹樣的發展,但都要發展;每壹位學生不壹定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壹位學生不必相同的規格,但都要合格”的育人觀念,,加強師德建設,深化教學改革,科學規範管理,關愛全體學生,教育教學成績顯著,高考成績連年攀升,本科進線人數2001年317人,2002年346人,2003年484人,2004年,600分以上136人,本二線以上554人,名列泰州市四星級高中第三,躋身於江蘇省重點中學前列。錢慧同學以682分的好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2005年高考再創新高,本科進線575人。近幾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泰州市模範學校”、“泰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泰州市文明單位”、“江蘇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中小學黨建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貫徹體育衛生兩個《條例》優秀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件》優秀學校”等,受到國家省市表彰40余次。江蘇省黃橋中學,是泰興最早的壹所中學,創辦於1924年。80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壹批又壹批的人才,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成為省內外壹所有較高知名度的學校。1924年,祖籍黃橋的韓士元先生從北京工專畢業回黃橋與丁廷楣、丁廷標、嚴則韶、何卓甫、何季生等先賢捐資1000銀元,租賃黃橋布業公所為校舍,創辦了私立黃橋初級中學。第壹屆招收學生50人,有教職工16人,校長韓士元。學校開設國文、算術、英語、三角、幾何、音樂、物理、化學、體育、歷史、地理等課程。第二年韓士元校長又捐資2000銀元在花園橋河南建造2層8個教室的教學樓(工字樓)壹幢,建樓超支款6000銀元及日後校舍的擴建費用大多由丁廷楣、丁廷標先生資助和設法解決。1927年,以“私立黃橋初級中學”的校名報省教育廳備案。  1933年,學校增至3個班,學生150人,教職工27人。1936年,學校已初具規模,校園面積達80多畝,有樓房2幢,平房39間,還有圖書館、大禮堂、體育場、小農場和浴室等各種教學和生活設施。在艱苦創業的十余年間,創校前輩不僅捐資建校,有的還不取分文報酬,義務從教。幾位校董,身為長者,和其他教師壹樣,嚴守校紀,勤奮工作,高風亮節,堪為楷模。1937年秋,抗日戰爭爆發,學校被迫停辦,1938年秋復校並增設壹個高中班。1939年,報省教育廳批準為完中。1939年,黃雲祥在黃橋中學學生中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地下黨支部,發展了周生(即周華生)、毛萬誌、黃履祥、成希春、陳慶堂等人為黨員。這是我黨在泰興的第壹個文衛支部。1940年7月,新四軍東進,在黃橋中學設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陳毅、粟裕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運籌帷幄,部署並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黃橋決戰”。在此期間,廣大師生聆聽陳毅同誌的教誨,積極組織“青年工作團”、“學抗會”、“黃橋青年戰地服務團”,勇猛支前,開展宣傳和慰問活動。1940年冬,日寇侵占黃橋。為在敵後堅持辦學,1941年秋至1945年,黃橋中學以學塾形式分散設立補習班,堅持辦學。在黃橋西街交通倉庫設立補習班,在珊瑚區如西中學內設立黃中分校,采取遊擊教學的方式組織教學。1943年夏,日寇在其崩潰前夕燒毀了壹部分校舍。1945年,日寇投降,黃橋中學復校,校址遷回花園橋南原址,由私立學校轉為共產黨領導下的公立學校。當時,高中3個班,初中3個班,同時增設了土木工程班,學生500多人,教職工60多人。1946年秋,黃橋淪為國統區,學校遷至黃橋北丁家村,並在珊瑚區七賢莊設立分校,再次實行分散遊擊教學。1947年秋,何卓甫、何季生等在黃橋東大街租賃王天順煙廠的棧房再次復校,學校又由公立轉為私立。復校後,師生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開展了反內戰、反饑餓運動。1952年秋,學校更名為“泰興縣黃橋初級中學”。1956年9月增設高中班,更名為“泰興縣黃橋中學”。時有高中2個班,初中24個班,在校學生1000人左右,教職工60多人。1958年,學校再次大發展,設有高中6個班,初中30個班,共有學生1410人,教職工90多人。1962年,為執行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學校進行了壓縮調整,高中班調整為3軌,初中班壓縮為4軌,教師64人。1965年,學校呈現出了壹片興旺景象,當年高中畢業生94人,參加全國統考,錄取87人,占畢業生總數的92.6%。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停課“鬧革命”,出現了混亂局面。1968年秋,學校復課,成立校革會。1974年,學校有高中班12個,初中班24個,學生1400多人,教職工90多人。1977年,“文革”結束,恢復高校招生制度。泰興縣政府為了充分發揮老完中的辦學優勢,為黃中作出了適當增加高中軌制、壓縮初中班的決定,確定高中4軌、初中4軌,黃橋中學出現了新的轉機。1979年,黃橋中學被列為泰興縣重點中學。1984年秋,學校體制改革,實行黨政分開,領導班子作了調整。1984年9月6日,黃橋中學舉行隆重的60周年校慶活動。當時的縣委主要負責同誌,上級教育部門的有關領導,老校長韓士元、韓百城,校友黃雲祥(原揚州專署專員)、章力揮(上海藝術研究所所長)等來賓共400余人參加了慶祝活動。老校長丁廷標的女兒從美國發來賀電。第壹任校長韓士元即席繪贈《桃李圖》壹幀,並題詩壹首:“黃中桃李早年栽,盛放不知幾多回,百載樹人今未到,應培後秀萬千桃。”寓意桃李已芬芳,栽培仍任重。80年代以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1987年5個高三畢業班,234人參加統考,錄取143人,占畢業生總數的63%。1990年以後,高考升學率壹直保持在90%左右,且本科進線率不斷上升。1993年,旅居臺灣的丁廷楣先生捐資50萬元人民幣建成“廷楣書館”,藏書近8萬冊,其中有丁廷楣先生贈送的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的平裝《百衲本24史》58本,精裝《資治通鑒今註》15本,精裝《清代史》5本等等。1994年後,學校投資近2000多萬元,興建了二號教學樓、文江科技樓和行政辦公樓,裝配了語言室、微機室,充實了理化、生、勞實驗室和圖書館。1996年,學校順利通過了省重點中學驗收。在此基礎上,又投資4000多萬元,興建體育館、標準跑道、學生公寓、增添現代化教學設施等,為迎接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作好了充分的硬件準備。2000年,學校以較高分值通過了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泰興市的主要領導前來祝賀。同年10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學校更名為“江蘇省黃橋中學”。揭牌典禮上,時任泰州市委書記陳寶田提出“跳出泰州看黃中,立足全省看黃中,面向全國看黃中”的奮鬥目標。  2004年,經江蘇省教育評估院評估,江蘇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專家評審委員會審核,省教育廳批準,學校成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同年高考本科進線人數554人,實際錄取本二以上人數588,達資格線的726人,名列泰州第三,全省前茅!為迎接八十校慶,學校投資壹千多萬元興建了綜合大樓和Ⅲ號教學樓,投資800多萬改善教學生活設施。現在,壹所既蘊含古老文化底蘊又彰顯現代人文氣派的學校已經基本形成。建校80年來,黃橋中學為祖國培養了大量有用人才。他們中有中國原駐尼泊爾大使謝西克,原北京語言學院院長呂必松,原南師大黨委書記呂炳壽,中國現駐以色列大使陳永龍,國家郵電總局副局長韓松林,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少將王義斌,擊落U-2型敵機的全國英雄王誌禮,首批“長江學者”管欣,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馬駿,女作家黃蓓佳,劇作家劉鵬春,作曲家薛彪等。在科技界、教育界的校友更是群星閃爍,耀眼無比。據不完全統計,現校友中享受國務院津貼的50多人,高級職稱的2000多人。“八十年風雨兼程,千萬朵桃李芬芳。”現在,黃橋中學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昂首闊步行進在輝煌的大道上!管理經驗:黃橋中學已連續四年高考成績連上四個臺階,今年位居泰州市第三名,本科進線率闖進全省重點中學的前列,黃橋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主要經驗有如下幾條:(壹)開拓進取的治校方略第壹,確立先進的辦學思想。只有確立先進的辦學思想,明確不同階段的奮鬥目標,才能引領教職工超越自我,不斷攀升,使學校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為此,我們提出了“高質量求生存,嚴管理增效益,創特色促發展”的辦學理念,“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在創新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的辦學思想,確立了“泰州叫響,江蘇前列,全國知名,學生認可,社會滿意”的發展目標,並通過學習、討論和各種活動的開展,使這些理念、思想、目標被教職工認同接受,自我踐行。第二,實施科學的管理。以人為本、寬嚴適度的管理,使我校真正形成了互相尊重、彼此信任,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的人際氛圍,學校的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喜人景象。  (二)求真務實的教學管理第壹,註重師德建設,打造師資隊伍。學校制定了《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確立了青年教師“壹年要能入門,三年能挑重擔,五年成為骨幹”的培養目標,采取結對子、壓擔子、搭臺子的策略,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成材、成名創造機會,學校每學期召開壹次青年教師工作會議,專門研究青年教師培養問題。現在,黃橋中學的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嶄露頭角並擔當主角。第二,加大教科研力度,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壹是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牢牢樹立“科研興校”思想。二是緊緊圍繞“以人為本”這壹核心理念,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借鑒洋思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課堂教學評估標準,規範和引導教師的課堂教學。第三,強化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建設,實現雙輪齊轉,兩翼互動。(壹)明確創建意義,強化創建意識(二)牽住“創建”龍頭,打造“精品教育”學校1996年升格為省重點中學,2000年通過了國家級示範高中驗收,2004年,我校高考又壹次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本二以上進線人數554人(實際錄取588人),名列泰州市第三。在凈增106名本科生中,有86名是本壹生。(三)放大傳統優勢,彰顯辦學特色我們的傳統優勢和辦學特色主要表現為:第壹,法德兼治、剛柔相濟的管理工作。第二,秉承革命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德育工作。第三,科研先導與課堂改革相互滲透的教學工作。第四,群眾性與競技性齊驅並駕的體育工作。1、國家級“十五”規劃課題“新課程觀下的課堂教學研究”。2、國家級課題“智能營運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3、省級課題“教學研究”、“心理學研究”、“研究性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