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麻陽第壹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基本內容
 
麻陽苗族自治縣第壹中學
 
麻陽苗族自治縣第壹中學,位於麻陽苗族自治縣高村鎮西部文明山下的豪洛溪畔。學校占地168畝,總建築面積43000平方米,現有高中教學班55個,學生3000多人,在職教職工210人,其中高級職稱58人,中級職稱76人,本科學歷161人,專科學歷44人。學校系正科級事業單位,懷化市示範性高級中學。
 
麻陽壹中的前身為麻陽縣立初級中學和原麻陽二中。1942年8月,麻陽知名人士田代榮、田達道、伍潤澤等人在原縣城錦和鎮文昌閣舊址籌辦麻陽縣立初級中學,招收兩個班,學生128人。1943年末,校址遷往國立八中初四部(抗日戰爭時期由安徽遷入錦和)舊址。解放後人民政府接管,並仍用原名。1958年9月增設高中部,易名為麻陽縣第壹中學。1960年秋,校址遷入現麻陽二中。
 
1956年9月,高村完小設初中班,開設兩個教學班,學生108人,校址設縣城東北面魚尾巴(現人民醫院)。1957年秋遷入文明山下豪洛溪畔。1958年秋定為麻陽第二中學。
 
1953年,縣人民政府遷往高村鎮。1963年9月,麻陽第壹中學高中部遷入縣城,與原麻陽二中合並,兩校互換校名,即二中改稱麻陽縣第壹中學。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生停課“鬧革命”。1968年9月成立麻陽壹中革命委員會。1969年12月至1982年6月學校相繼改稱為麻陽“五·七”中學和麻陽縣直屬中學。1978年11月,撤消革命委員會,恢復校長制。1982年6月復稱麻陽縣第壹中學。1988年10月麻陽定為苗族自治縣,學校隨之更名為麻陽苗族自治縣第壹中學。
 
1956年8月,縣立初級中學建立校黨支部,時有黨員8人。1957年9月原二中建立黨支部,時有黨員3人。文化革命初期,支部工作受到影響。1969年2月恢復黨支部正常工作,學校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1954年9月成立了學校工會。“文革”期間,工會組織停止活動。1978年12月恢復工會組織。工會認真履行其職責,在參加學校民主管理、組織教工學習、推動教學改革、關心教工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
 
壹中建立以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逐年改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現擁有現代化的數碼監控系統、語音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學室、檔案室、閱覽室、圖書室。校園布局雅致,環境優美,系市縣園林式單位。
 
學校風雨六十余年,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礎,形成了濃厚的人文底蘊。學校名師輩出,全國模範教師傅嘉長、全國優秀教師周鑒德、田達強堪為代表。其中傅嘉長老師在2004年9月10日第二十個教師節時,被國家人事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並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班主任”、被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授予“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教師節當天,傅老師還出席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優秀教師表彰大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等的親切接見。傅嘉長老師是麻陽壹中的中學高級教師,懷化市中學物理學科帶頭人。他從教27年來,把全部的熱情和精力都奉獻給了壹批又壹批山鄉學子,奉獻給了自己所鐘愛的教育事業。1997年和2001年他先後兩次被評為省優秀教師,省記二等功壹次;2002年他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他還先後9次被評為省級先進個人和優秀科技輔導員,15次被評為地市級優秀教師、優秀科技輔導員和先進工作者,29次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個人,縣記三等功壹次。任教高中以來,每個學期都被評為優秀班主任。現所帶的班連續兩年被評為縣優秀班級和市優秀班級。他輔導學生的科研項目獲國際獎三項,國家壹、二、三、等獎五項,省級三十多項,市級壹百多項。輔導學生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十多篇。輔導學生參加物理競賽,有三十多人獲國家和市級獎。他本人五次參加市級教學比武均獲壹等到獎,自制教具獲省級和市級特等獎,撰寫論文有壹百多篇獲國家和省市級獎或發表在省級以上刊物上,兩次參加中國科協學術年會,主持兩個省級課題和壹個市重點課題研究,其中壹個省級課題已獲省壹等獎。參加全省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教材編寫。面對累累碩果,樸實無華的傅老師並沒有驕傲,他把自己看作壹頭平凡的深山老牛,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折不扣的敬業精神,繼續在平凡的崗位上普寫著壹曲曲感人至深的跋涉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