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宁晋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寧晉中學創建於1951年9 月,六十五載,風雨砥礪,薪火相傳;六十五載,桃李芬芳,春華秋實。張蘋、彭仲琪、胡中天、張仲良、趙瑞東、王玉芝、王煥、張雙敏、楊春祥、焦友華等壹大批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的名師,輝映著寧中教壇的光芒;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曹元聚、美國著名矽谷軟件開發工程師李素娟、二炮政治部主任曹和慶、原中國工商銀行副書記季清華、寧紡集團董事長蘇瑞廣、晶龍集團副董事長、河北工業大學碩士生導師任丙彥、玉峰集團董事長王玉峰、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劉培東以及考取北大、清華的張同雙、李立群、黃增韌、賈英波、李精湛、郭乾峰、曹衛權等壹大批優秀畢業生,閃耀在寧中歷史的天空。
    2009年新班子組建以來,寧晉中學繼往開來,發生了全面深刻的變化。
    制定了壹套好制度。壹是精細考核。從早到晚,從教到學,規定明確。二是扁平管理。劃區分組,有職有權,責任到人。三是即時回饋。全天候無縫隙檢查,日清周結全面通報,即時回饋獎懲嚴明。2012、2013年被評為河北省創先爭優先進單位、全國特色建設先進學校。
    建立了壹個好機制。壹是定崗競聘。能上庸下,有為有位。二是績效考核。優質優酬,多勞多得。三是A級評價。每學期評定5A教師,每月評定5A學科組、5A作業組和5星班級,激勵比學趕超。入學時460分以下的427名同學,考取本壹、二院校,中考411分的谷冰峰高考604分被北京通大學錄取,中考410.5分的張思卓高考640分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
    建設了壹支好隊伍。壹是開設大講堂。每周五下午進行專項學習,觀摩優質課例,培訓師德師能,交流教學反思,促使人人做學習型教師。二是開展大教研。每周每學科4個課時集體研備壹綱兩練,反復打磨精品課堂,真聽、真評、真改,促使人人做科研型教師。三是實行大管理。課任教師輪值學區校長,主持壹周常規工作,發現問題、調研工作、提出建議,促使人人做管理型教師。2名教師獲公派美國、新加坡留學資格,245人次榮獲國家、省級教學榮譽, 2011年被評為全國“十壹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打造了壹個好環境。壹是創建美麗校園。投資1000萬元新建塑膠操場和地熱供暖系統,引進專業公司經營食堂、保安、保潔,投資240萬元校園綠化、路面硬化、設施升級。二是建設現代校園。投資650萬元裝備圖書、實驗、電教、心理、舞蹈、書法功能室,投資350萬元建立電子教學、辦公、監控系統。三是打造文化校園。確立了校風、校訓、校徽、校歌、校旗、校賦、教風、學風、誓詞和寧中精神,建設了文化園、狀元石、校友墻、成績榜、最美寧中人燈箱,創辦了《每日簡報》、《寧晉中學報》、《寧中風景線》、寧中網站和微信平臺。2014年被評為河北省文明單位。
    推行了壹個好教法。以學習為中心、問題為先導、活動為特征、精講為保證、三步導學為結構,創建了五為教學;以反思、有效教學為動力,閱讀、自習教學為推力,特優、校本、微課教學為張力,實驗、書寫、心理教學為助力,形成了五為教學體系,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市統考,各年級本壹、二優秀生增長334人;全省學考,A等率由16.1%上升到28.5%,D等率從3.7%降到0.45%。2016年8月17日,《中國教師報》推介了“五為”教學模式。
    構建了壹個好平臺。壹是礪誌學。開設礪誌課,建設礪誌小組,打造學習共同體,每周礪誌班會砥礪思想,每日礪誌晨訓激勵鬥誌。二是礪誌思。導師育人時常解疑導惑,礪誌周記及時總結反思,放飛夢想天天激發潛能。三是礪誌行。礪誌宣誓燃燒激情,礪誌跑操凝聚力量,礪誌唱歌昂揚鬥誌。四是礪誌評。礪誌展示學習成果,礪誌評比先進模範,礪誌獎助上進學生。2010年楊燕茹同學受到中央領導溫家寶、李克強、劉延東的親切接見,展現了寧中學子的優良素質。2012年被評為全國素質教育先進示範校。
    開發了壹個好課程。開發了德育、學科拓展、學科競賽、大學先修、特長培養、校友文化、鄉土文化、專業成長等校本課程,編印了《方圓隨規》、《鳳鳴楊紆》、《精彩在路上》等20多種校本教材,形成了個性化、多樣化、可選擇的校本教學體系,使學生張揚個性,發展特長,增強綜合素質。2013年榮獲河北省首屆中小學校本課程壹等獎。
    取得了壹個好成績。壹是本壹、二上線人數由200年的300名增至2016年的1030名,本壹、二上線率從2009年的18%提升到2016年的80%,並首次考出了數學滿分卷,閆誌同數學150分。二是七年來,應屆本壹、二上線人數增長了6倍,本壹、二上線率增長近5倍,增長幅度位列邢臺市第壹名。三是七年來,寧晉縣八名中考狀元,六名去了衡水中學讀高中,高考最高的669分,最低的612分,壹名去了衡水二中讀高中,高考664分,而唯壹壹名在我校就讀的張克同學,2014年高考684分,雙上北大、清華國防生分數線,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
    培養了壹批好學生。實施名牌戰略,創建精品班級,進行特優培養,教育專家定期來校面對面指導,北大狀元經常來校壹對壹幫助。7年來,董雲飛(清華大學)、劉勃(浙江大學)、張召(同濟大學)、趙輝通(武漢大學)、王誌豪(西安交大)、張克、劉飛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偉浩、陳丁博(華中科技大學)、田占民、李碩、孔禹、劉玉玉、曹玉哲、賈占林、李童(哈爾濱工業大學)等83人考取985名牌大學,270人考取211重點大學。
    樹立了壹個好形象。壹是精品班創出了品牌。本壹、二上線率達到82%以上,精品1班本壹上線率達到97%,增強了對優質生源的吸附力。二是精英班續寫了華章。高壹精英班17人進入全市前100名,6名同學名列全市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單科第壹名,為寧中師生奮力沖擊北大、清華註入了強勁動力。三是普通班改變了面貌。明德校區要求嚴,學勁足,風氣正,成績持續提升,補齊了師生管理的短板。四是嚴細實贏得了口碑。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管理和教師教學滿意度達到96%以上。
    描繪了壹個好藍圖。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壹年壹小步,三年壹大步,不斷優化生源基礎,大力提高教學質量。第壹步,2009-2012年,本壹、二上線人數由300名增至601名,三年翻了壹番。第二步,2012-2015年,本壹、二上線率由34%增至51%,壹半學生考上本壹、二。第三步,2015-2018年,努力實現“三年翻兩番”目標,名牌突破100人、本壹突破500人、本二突破1500人。
    爬坡過坎壹路歌。面對緊鄰石衡、生源流失、基礎薄弱的困境,在縣委、縣政府和教育局的堅強領導、大力支持下,寧中這幾年,壹路爬坡過坎,克難攻堅,唱響了務實創新、團結奮進的凱歌,迎來了建成新校區、開建新壹中、跨越大發展的春天,寧中師生的明天壹定更加美好!
 
 
 
寧中校歌釋義
    “堯舜故裏,鳳凰城上”彰顯了地域特色。寧晉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堯舜築臺禪讓的故事,四千年過去仍熠熠生輝;黃帝後代少昊依照鳳凰伏臥形狀,修建鳳凰城,成為寧晉城的根基。
    “安寧晉福,癭陶之鄉”飽含了文化底蘊。寧晉歷史,源遠流長,古稱楊地,漢置癭陶,唐天寶元年改癭陶為寧晉,寓“安寧晉福”之意。
    “文廟煌煌,桃李芬芳。大道明德,大學明理,胸懷天下,誌在四方。青春夢想,從此飛翔。明德礪誌,博學篤行,家國棟梁,我來擔當”體現了學校特征。寧中1951年創建於孔聖文廟,秉承“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弘揚“大道明德,大學明理”的校訓和“明德礪誌,博學篤行”的校風,六十余年來,弦歌不輟,薪火相承,成為人才搖籃。
    “要自強,要自強,披荊斬棘,莫可阻擋。要自強,要自強,創造人生的輝煌”弘揚了寧中精神。“求真務實,自強不息”是寧中精神,“酷暑難耐時,我要堅持再堅持;筋疲力盡時,我也永不言棄”是寧中學生誓詞,將兩者融合而成。
    校歌采用耳熟能詳的《我們走在大路上》旋律。該旋律豪情滿懷,慷慨激昂,意氣風發,催人奮進。采用大家熟悉的旋律,易學易記,便於傳唱。
 
校徽
 
 
寧晉中學校徽釋義
    校徽由校名文字圓環和文廟簡筆造型構成。
    綠色圓環,上部是英文“NINGJIN MIDDLE SCHOOL”,下方是中文校名“河北寧晉中學”。綠色寓意生機、活力和希望。
    藍色文廟,剛勁有力、美觀流暢,表明寧晉中學1951年創建於孔聖文廟,底蘊深厚,人才輩出,彰顯弦歌不輟、堂皇典雅的學府氣象,傳承大道明德、大學明理的治學理念。藍色表示沈穩、自信和智慧。
 
寧晉中學賦及註釋
    洨河之濱[1],文運昌隆,鳳凰來儀[2],人傑地靈[3]。巍巍學府,起文廟[4]之舊地,據古郡[5]而勃興。學子如雲,鹹廮陶之翹楚[6];名師薈萃,皆杏壇之精英[7]。繼而遷建[8],規模益盛。高樓聳立,集現代科技之多元;亭閣翼然,秉古代園林之遺風。春來楊柳吐翠,繁花壓枝,香溢芬芳之桃李;秋至楓葉流丹,雲林煙水,風送瑯瑯之書聲。美哉寧中[9]!
    大道明德,懷鯤鵬淩雲之遠誌;大學明理[10],攜書劍濟世[11]之豪情。明德礪誌,縱風雪載途,難阻青衿[12]求學之夢;博學篤行[13],雖星鬥滿天,未熄書案勤勉之燈。施教以愛[14],思薪火相傳,承繼洨濱先生[15]、之謹嚴;求學以勤[16],欲鰲頭獨占,直追狀元曹公[17]之才情。偉哉寧中[18]!
    憶往昔,校友風騷,星光熠熠耀史冊;看今朝,英才輩出,雛鳳清於老鳳聲[19]。吾輩有幸,前有先賢之精粹可借鑒,今有五為之理念在踐行[20]。古人雲,上下同欲者勝。寧中興盛,系於我身;強校之夢,我等擔承!殫精竭慮[21],夙夜在公,定使寧中崛起於燕趙,與名校比肩,澤及莘莘學子,造福壹方百姓!壯哉寧中[22]!
註釋:
    [1]洨河之濱:《說文解字》中記載:“洨,水名。水出常山石邑井陘,東南入於泜。”古洨水,發源於真定井陘(今石家莊井陘地區),東南流至癭陶(今寧晉縣西南),合於洨水。今名洨河,在寧晉縣與沙河匯合,東南流註滏陽河。
    [2]鳳凰來儀:亦作“鳳皇來儀”,出自《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詩經·大雅》中:“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寧晉素有“鳳凰城”美譽,名人賢士紛紛前往,高歌鳳凰啼鳴,靈音招賢引才,秉承佳時興盛的祥瑞之情。
    [3]人傑地靈:寧晉歷史上名人輩出,留芳青史,如漢初名將李左車,宋代宰相曹佾,元代工、刑、兵三部尚書董錫,明代文淵閣大學士、狀元曹鼐,明代左都禦史、教育家蔡叆等。
    [4]文廟:也稱孔廟、聖廟,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場所,寧晉中學1951年9月創建於縣城文廟。
    [5]古郡:寧晉古稱楊地,又名楊紆,春秋為楊氏邑,西漢時置楊氏、癭陶縣,均屬鉅鹿郡;北齊時省癭陶縣並入癭遙縣,屬趙郡;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癭遙復名癭陶;唐玄宗天寶元年避“應逃”諧音,取“安寧晉福”之意,改稱寧晉,延續至今。
    [6]翹楚:出自《詩經·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漢代鄭玄箋:“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比喻傑出的人才或事物。寧晉中學為國家培養了蘇瑞廣(寧紡集團董事長)、季清華(中國工商銀行副書記)、田文進(外交部處長、駐外使館參贊)、徐建林(寧紡集團總經理)、李雙印(河北大學校長顧問)、任丙彥(晶龍集團創始人之壹)、劉培東(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貴英(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副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壹大批優秀人才。
    [7]杏壇之精英:“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講學的地方,後泛指聚眾講學的場所。張蘋、彭仲歧、胡中天、張仲良、趙瑞東、王玉芝、王煥、張雙敏、楊春祥、牛花娥、馬小虎、焦友華、楊存柱、柳三華等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的名師都曾執教於寧晉中學。
    [8] 繼而遷建:1998年寧晉中學由縣城舊址搬遷至城東校園區。
    [9]美哉寧中:第壹段校賦的結語,贊頌寧晉中學厚重的歷史底蘊和優美的校園環境。
    [10]“大道明德、大學明理”是寧晉中學校訓。“大道”是最高的人生理想,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明德”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有明白、弘揚美德之意。這要求我們以德為育人之本,以德樹人,以德治校。“大學”是儒家基本經典之壹,是大學問、最高的學問。“明理”即明晰為人處世的道理,掌握求學求知的方法和規律。
    [11]書劍濟世:中國知識分子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有著積極的入世思想。書劍,古代士人隨身攜帶之物,喻指文武。濟世,濟助世人,語出《論語·雍也》:“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唐代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大丈夫必有四方之誌,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12]青衿:本義為青色交領的長衫,是古代學子的常服,此處借指學子。《詩經·鄭風·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北周庾信《謝趙王賚息絲布啟》:“青衿宜襲,書生無廢學之詩;春服既成,童子得雩沂之舞。”
    [13]“明德礪誌、博學篤行”是寧晉中學校風。“明德”是學會做人,“礪誌”是倡導和激勵師生要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信念和精神,“博學”、“篤行”源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在“德”明、“學”博以後,更重要的是去踐行。學生不僅要學知識,學本領,還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本領用起來,“行”是“學”的目的和歸宿點。
    [14]施教以愛:指寧晉中學“敬業愛生、精益求精”的教風。“愛生”是師德的核心和育人為本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工作上“敬業”的出發點和教學上“精益求精”的著力點。
    [15]洨濱先生:蔡叆,字天章,號洨濱。寧晉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前後在世。初師真定張睿,後從韓邦奇、湛若水遊。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累官監察禦史,巡按河南,剛直敢言,與楊爵等因事系獄旋罷歸。居家教授,修舉廟,置膳日,設義舉,行鄉約,人稱洨濱先生。叆著有《洨濱集》十卷,與《洨濱語錄》,均《四庫總目》並行於世。
    [16]求學以勤:指寧晉中學“勤學、會學、樂學、博學”的學風。“勤學”出自古人格言:“業精於勤,荒於嬉”.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倡導“會學”,是希望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能,學會學習,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樂學”出自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指學習起來非常“投入”、幾乎“陶醉”,樂此不疲,也指讓學生把學習看成是快樂的事情,使學習變成學生的自主行為。“博學”,壹是指廣泛地學習: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信之。”二是指學識淵博:出自《論語·子罕》:“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
    [17]曹公:曹鼐(1402年-1449年),字萬鐘,謚文忠,寧晉縣人,正統年間內閣首輔,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醜科狀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正統十壹年七月至十四年八月(1446年-1449年)任當朝首輔,正統十四年(1449年)隨英宗親征,遇土木堡之變,亂軍中被殺。明景帝繼位後,贈少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謚文襄。英宗復位,加贈太傅,改謚文忠。
    [18]偉哉寧中:第二段校賦的結語,生動詮釋寧晉中學的校風校訓、教風學風,贊頌師生不畏艱難、砥礪奮進的昂揚狀態和精神風貌。
    [19] 雛鳳清於老鳳聲:出自李商隱《韓冬郎既席為詩相送因成二絕》:“桐花萬裏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此處借指才俊多出於青年學子,他們必會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寧晉中學最近六年來,改革體制,創新機制,2010年楊燕茹受到溫家寶、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2011年董雲飛考取清華大學,2014年張克、邊宅安上北大、清華國防生錄取線,劉勃等226人考取浙江大學等985、211名牌大學,本壹二上線率由18%增至51%,本壹二上線人數由300人增至564人,增幅名列全市各縣(市)壹中第三位。
    [20]五為之理念在踐行:寧晉中學形成了以“五為”教學為基礎,反思、有效教學為動力,閱讀、自習教學為推力,特優、校本、微課教學為張力,實驗、書寫、心理教學為助力,學科建設為保證的大五為教學體系,29名教師獲國家、省級教學獎,2名教師獲公派美國、新加坡留學資格。
    [21]殫精竭慮,夙夜在公:前者出自唐代白居易《策林壹·策頭》:“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用來形容用盡精力,費盡心思;後者出自《詩經·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用來形容從早到晚,勤於公務。此處指全體教職工必須盡心竭力、勤勉工作。
    [22]壯哉寧中:第三段校賦的結語,繼往開來,贊頌寧中人在新時代同心協力共創燕趙名校的信心和鬥誌。
 
寧晉中學校訓
    校訓:大道明德 大學明理
    校訓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積澱,是學校精神的象征,是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是學校的行為綱領,是全體教師員工要遵守的行為規範。
     “大道”是最高的人生理想,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明德”語出《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有明白、弘揚美德之意。這要求我們以德為育人之本,以德樹人,以德治校。
    “大學”是儒家基本經典之壹,是大學問、最高的學問。“明理”即明晰為人處世的道理,掌握求學求知的方法和規律。
    “明德”是學會做人,“明理”是學會做學問,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學生才會成為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發展要求的德才兼備、情趣高雅、思維活躍、勇於創新的合格人才。
     校風:明德礪誌 博學篤行
     校風是壹所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師生品德、治學、立身處世等風尚的反映,是壹所學校所特有的居主導地位的行為習慣和群體風範。
    “礪”乃磨礪之“礪”,“誌”為立業之根,要想成大事,必先立大誌,必須磨礪意誌。古之立大業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寧中師生在通向成功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往往要付出更多,往往要經歷更多的磨礪。“礪誌”是倡導和激勵我校師生要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信念和精神。
    “博學”壹詞源出《論語》。《論語·雍也》篇說:“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對於壹所學校來說,“德”之為首,“學”便是中心。老師講授知識,培養學生,中心也是圍繞壹個“學”字。“博”有“大”、“廣”的意思,有“通達”、“多聞”、“豐富”、“淵博”的意思,淵博的學問乃立身之本。
     “篤行”壹詞源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是“篤厚”、“真實”、“真誠”的意思;“行”,就是去做,去身體力行。在“德”明、“學”博,從實際求得真理和正解以後,更重要的壹層是去做。學生不僅要學知識,學本領,還要把學到的知識和本領用起來;只學不做,不是我們的培養目標。“行”,是我們“學”的目的和歸宿點。
    教風:敬業愛生 精益求精
    “敬業”語出《禮記》“壹年視離經辨誌,三年視敬業樂群”。孔穎達說“敬業,課藝業長者敬而立之”,朱熹說“敬業者,專心學業”。壹位教師能夠在學業、事業上持此態度,是成功的必要前提,是可以終生受益的。
    關於“精益求精”,朱熹註解《論語·學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時說:“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精益求精的意思就是盡管各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但“學海無涯”,學習無止境,創新無止境,教師要不斷磨練、不斷鉆研,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兩個“精”字也突出了學校對教師教學、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嚴格要求。
    學風:勤學、會學、樂學、博學
    “勤學”本意是指努力地學習。出自古人格言:“業精於勤,荒於嬉”、“學貴有恒。”孔子曾說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勤能補拙,壹分辛苦壹分才,就學生而言,勤學的壹個重要命題就是要解決好學習的毅力問題。
    “會學”,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之以魚,僅供壹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學生學會知識,只是“授之以魚”;教導學生學會學習,才是“授之以漁”。會學也可以稱之為“善學”。《禮記·學記》:“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孔穎達疏:“受者聰明易入,是為學之善。”倡導“會學”,是希望學生掌握壹些學習方法和技能,學會學習,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樂學”,本意是指好學,樂於學習。出自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指學習起來非常“投入”、幾乎“陶醉”,樂此不疲;也就是指讓學生把學習看成是快樂的事情,而不是痛苦的事情,讓學生喜歡學習,快樂學習,使學習變成學生的自主行為。
    “博學”,壹是指廣泛地學習: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信之。”二是指學識淵博:出自《論語·子罕》:“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三是壹種人生態度:即以開放的態度熱愛這個世界以及關於她的知識;以執著的態度探索自己內心中困惑;以謙虛的態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於是乎好學,不斷地上進。“君子厚積而薄發”,只有不斷的積累,修煉內功,才能“養吾浩然正氣”。
    學校精神:求真務實 自強不息
    “求真務實”,是中華民族的主流精神品格,即思想符合實際、主觀與客觀相適應、按照客觀規律來思考問題和采取行動的品格。毛澤東和鄧小平同誌對它的習慣表述是“實事求是”、“有實事求是之意,無嘩眾取寵之心”。求真務實精神可以激發苦幹實幹,“求真務實”管著思想符合實際,“苦幹實幹”管著實際面前的紮實行動。校訓中的“明理”就是為了求真,校風中的“篤行”就是面對實際的苦幹實幹。
    “自強不息”,出於《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要求人們像天體運行那樣永不休止,不斷克服自身的怠惰,不斷進行反省和自我完善,以求發揚光大。正是這種奮發向上、不屈不撓、與時俱進的精神,成為中華文明延綿不絕的壹種原動力。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自強不息”概括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代表之壹。
    辦學理念:育人為本,構建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為學生壹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
    辦學理念是解決“辦怎麽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校”等問題的。
    “育人為本”就是強調把育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牢固確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就是要著眼於學生將來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育人為本”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要在校園營造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中陶冶性情操守,塑造精神氣質,發展完整人格,成為新時期國家發展所需要的治學、治業、治國英才。
    “構建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為學生壹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就是要做好學生的開發性教育、發展性教育、差異性教育和主體性教育。教書育人,就是要賦予學生智慧和靈魂,給學生可持續學習和發展的能力,為學生的成才負責,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責,為學生的壹生幸福負責。通過壹系列的教育,造福學生的壹生,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就是形成學生的“真學識、真感情、真本事”,養成學生有益於自己幸福壹生的基礎行為與能力。
 
寧晉中學教師誓詞
    我是      ,在寧中工作了       天,我宣誓:
    忠誠人民教育事業,恪守職業道德規範;為人師表,敬業愛生;嚴謹治學,精益求精;苦幹實幹,上下求索,實現人生價值;能幹會幹,廣育英才,贏得社會尊重;與寧中同風雨共甘苦,我們堅不可摧;與寧中同呼吸共命運,我們戰無不勝;為人民滿意,為寧中振興,貢獻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寧晉中學學生誓詞
我是寧中人,
明德礪誌,
博學篤行,
我代表寧中的形象!
嚴守紀律,
刻苦學習,
我承載父母的希望!
自強不息,
堅韌不拔,
我要做社會的棟梁!
酷暑難耐時,
我要堅持再堅持;
筋疲力盡時,
我也永不言棄!
今天,
寧中是我的驕傲,
明天,
我壹定是母校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