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膠州第壹中學畢業證樣本、高中成績單、前身──瑞華小學和瑞華中學膠州壹中老校是膠州現代教育的發祥地。19世紀以前,膠州主要是傳統的封建私塾教育。1900年瑞典基督教浸信會牧師任其斐在膠州城大井街創辦瑞華小學,才開始系統地將現代西方教育帶到膠州。
  1909年,瑞華小學開始附設初中班,1910年遷初中女生班於小教場(膠州壹中老校校址)。1929年原國民黨政府將瑞華小學初中部定名為膠縣私立瑞華中學,實行男女合校,學制三年,校址設寺門首街路南(原三官廟前)。1932年12月經山東省教育廳呈部核準,以3634號訓令批準備案。
  1937年,日軍侵占膠州,瑞華中學停辦,1939年學校復課。1946年9月,以32屆畢業生為主要生源增收高中壹年級壹個班,設立高中部,並在小教場(壹中老校)擴建校舍。1948年,因時局變化、經費無著等原因,學校停辦。期間瑞華中學共有33屆畢業生約500人,另有高、初中肄業生各2屆。
  瑞華中學的師資,除國文多系清末秀才外,其余多為齊魯大學、山東大學的畢業生,他們知識淵博,教學認真,生活簡樸,安貧樂教,具有很高的民族氣節。另外還有幾位外籍園丁在這裏灑下了辛勤的汗水。
  瑞華中學所用教材,從1939年復課後均系抗日戰爭前的課本,1943年開始部分采用當時新出版的教材,在此期間沒有開設修身、公民、日語等課,而是增設了聖經課,每周二節。
  瑞華中學場地寬敞,禮堂可容納全校學生集會和考試,有三個理化實驗室和儀器保管室,設備可供壹個班兩人壹組實驗用。另外還有圖書館和籃球場、排球場、單雙杠、標槍、鐵餅等設施和器械,學生有充足的活動空間。
  學校管理嚴格,教師以身作則,學生積極自覺,師生間教學相長,同學間質疑問難。學校有尊師愛生、團結友愛的良好校風,每每在青島等地升學中名列榜首,在縣內享有良好的聲譽。
  學校經費開辦時由瑞典教會提供,抗日戰爭前每年由瑞典匯7000元,學生每人交10元。1939年後瑞典匯款有時不能保證,就向每名學生每學期收取學費谷子壹鬥(約30千克)、雜費谷子10斤(5千克),以維持教職工的最低生活。在日偽統治時期,學校利用瑞典是中立國和教會學校的條件,在膠州大地上保留了這樣壹塊凈土,為膠縣的有誌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為解放後的祖國建設培養了大批有用之才。瑞華的畢業生分布在包括臺灣在內的全國各地的不同工作崗位上,為振興中華、繁榮祖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有的還走上了博士生導師的光榮職位。部分在海外的校友也為世界文明的進步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
建國初期──艱苦創業,奠定基礎解放後,政治上獲得解放的膠州人民,渴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1952年,膠州專員公署決定各縣設立中學,膠縣中學由專署文教科直接領導,並定為省重點中學,創辦學校的壹切資金由專署文教科撥款,校址確定為當時的膠縣第壹完全小學(即原瑞華小學舊崐址)。6月,專署任命劉岑為膠縣中學黨支部書記兼校長,隨後又調配了35名教職工,設置了教導處、總務處、團委、工會等。9月學校正式開學,是膠縣解放後第壹所初級中學,跨縣招收了6個初中班,學生311名。當時校園面積僅13畝左右(其中操場10畝多),校舍只有壹幢瑞典教會建於1925年的二層小樓和12間平房,教學設備也極為簡陋,開學前後購置了部分圖書和文體用品,教學儀器設備由教育部直接調撥,山東省教育廳統壹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