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

2023-10-25 02:45 来源:未知 点击: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是內蒙古、呼市兩級重點中學,首批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她的前身是“奮鬥中學”。1942年傅作義先生在巴盟陜壩創辦了私立奮鬥學校的中學部,1950年定址於歸綏市,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歸綏市第二中學,1954年改為現稱。辦學前輩們的辛勤耕耘,鑄就了二中勇擔使命、奮進圖強的創業本色;無數園丁的無私奉獻,凝成了二中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的育人形象。二中以最豪邁的姿態砥礪前行,壹路高歌。
 
科學的管理打造基礎教育的優質品牌。學校堅持走以質量為根本、以素質為基礎、以特色為亮點、以績效為形象、以優秀為承諾的發展之路,不斷優化民主透明、和諧高效、科學務實的管理機制,整合內外資源,實現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有機結合,開創了辦學的新局面,並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全國體衛工作先進學校”、“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教育部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全國外語教研示範校”、“全國綠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單位標兵”、“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科研實驗基地”、 “內蒙古自治區德育先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內蘊文化敦實了學校發展的力道。學校的“嚴謹、求實、團結、奮進” 的校風,“基礎紮實,學有所長,全面發展,個性優良”的育人目標, “依靠壹流的師資、實施壹流的管理、培養壹流的學生、辦成壹流的學校”的奮鬥理念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凝聚著偉力,“為公”、“至善”、“明德”的校園文化氛圍也已在學校科學發展的推動下愈益濃厚,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的育人環境的構築,將時代信息、時代精神、時代理念融鑄其中,使二中的教育始終站在“立足時代、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的發展高度。
 
壹流的師資不斷開創學校的新業績。師強則校強、師優則生優。在學校的“愛崗敬業、觀念先進、博學善教、和睦協作”教師總體發展目標的推進下,謙和明德、至善仁愛、鉆研智慧、創新為公的教師團隊已然成為學校的壹大亮點。現有教職員工291人,百分之二十多的教師擁有碩士學位,近壹半的教職員工是共產黨員。學校有特級教師3 名,高級教師103 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名,自治區優秀教師2名,自治區級教學能手9名(市級26名),自治區級學科帶頭人 10名(市級15名),近三年榮獲國家級獎勵的教師有 名。年輕教師在集體備課制、“3、6、9”培養工程和“導師制”的導引下創造出了壹個又壹個奇跡。近幾年,學校高考升學率始終名列自治區前茅,輸送到清華、北大的學生平均每年有18人,重點率達到90%以上,保送生人數名列自治區首位,各類優秀特長生人數逐年上升。自1985年以來,共有14名學生取得自治區高考文、理科狀元。在每年的全國各學科競賽、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的獲獎人數都名列自治區榜首。全校上下呈現出壹派崇尚奮鬥、拒絕平庸的蓬勃向上的發展生機,推動著學校向更新更高的目標沖刺。
 
兩校區多元化跨越式發展模式是我校實現“堅持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創建全國名校”的全新動力。08年正式啟動的東校區和校本部遙空相望,為城市的基礎教育打造了兩只慧眼,“東西合璧、文理雙贏”的全新的二中形象就此矗立青城。兩校區占地面積共256畝,建築面積共 104358平方米,有72個教學班,4280名在校學生。多媒體教室,校園電視臺,計算機網絡中心,三層開放式圖書館,機器人實驗室,電子閱覽室,美術展覽室,舞蹈教室,乒乓球室,三層多功能體育館,千人報告廳等現代化設施為實現學校的全方位育人、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內促外引,交流突進的學術研究思想是我校與時俱進的汩汩活源。學校特色發展中的亮點“聚焦課堂”已經舉辦了5屆。聚焦教學實際,凸現問題困境,嘗試突破創新,輔以外援新例,虛心接受質疑,求真務實診斷,反復考證歸因,強化反思提高的學術交流研究系列活動有效地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的改革,有力的支持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研究的深入進行。學校先後與國外60多所中學建立了校際聯系,並與日本、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壹些國家的學校結為友好學校。2001年被批準為i*EARN成員單位,列為參加中美青年文化交流的學校。2002年,成為全國首批七所中美基礎教育交流校之壹,並與美國俄亥俄州 Marietta College 簽訂了友好協議,2003年與日本埼玉縣立不動岡高等學校結為姊妹學校,2005年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 Macquaric Fields高中結為姊妹學校,目前我校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對外開放的窗口之壹。
 
承載了太多的光榮與夢想,面對時代巨大的挑戰,我們全體二中人會用激情充盈靈魂的工程,用仁智啟領時代的驕子,以科學發展的理念,創新管理,發展內涵,創優成績,彰顯追求卓越的勇氣和魄力,打造全國名校,擔負起弘揚傳統和與時俱進互促的教育發展的歷史重任。